在我國古代是經常發生戰爭的,幾乎每個朝代的興衰都少不了戰爭,有了戰爭自然會有人員傷亡,這樣就會有人來清理戰場,一般都是由勝利的一方負責清理戰場,一是為了收穫戰利品,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給那些半死的敵人來上一刀。那麼古代戰場上的屍體一般是怎麼處理的呢?
第一種:無人管
網絡配圖
這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畢竟出於人道主義勝利的一方也會對這些屍體管一管的,但是這也是要看勝利者的心情,如果勝利者不管也沒有辦法,這樣這些屍體只能靠自己腐爛,或者被飛禽鳥獸分食了,但是這樣會引發瘟疫的災害。
杜甫曾經在《兵車行》裏面詳細的描述了這種場面:“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第二種:土埋
我國古代講究“入土為安”,有時候勝利者會挖一個大坑,將這些屍體一起埋了,這樣就不會發生瘟疫或者滋生病毒了。還有呢這樣也比較方便,有些沒有死的也會被埋在裏面。
長平之戰中秦軍坑殺四十萬趙軍,在秦朝末年項羽也坑殺二十萬秦軍,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大地上也有很多日軍留下的萬人坑。
網絡配圖
第三種:用火燒
這個火葬和現在的“火葬”可不一樣,這裏的火葬就是不想挖坑,又怕瘟疫傳染,就把屍體集中在一塊,一把大火燒了就行了。比較省事。
還有在西方這種方法比較盛行,在他們心目中火焰有淨化人靈魂的作用,這樣人就能夠轉世,或者升入天堂。
第四種:築京觀
築京觀的意思就是將這些屍體堆積起來,向敵人炫耀功績,起到一種震懾的作用,這種方法在古代還是比較常見的,畢竟人們都有一顆炫耀的心。
明朝的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裏面記載"潘黨請收晉屍,築為'京觀',以彰武功於萬世。",還有1410年明朝大將張輔進攻安南,殺死2000多名戰俘“築京觀”。
網絡配圖
第五種:充軍糧
現在的人們都無法想象,由於當時打仗糧草供應不足,竟然有人拿同類的屍體當做軍糧,這在歷史上也是真真存在過的。有的時軍人甚至專門將老人孩子和婦女當做軍糧,將他們稱為“兩隻腳的羊”。
在《三國志·魏書·程昱傳》中就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曹軍軍糧斷了,便把人肉作為軍糧,吃了三日。
這是最殘忍也是最噁心的,很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沒有生活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