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風”選秀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青春有你2》上線近兩個月,在製造了“哇喔”、“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等一系列火遍互聯網的熱“梗”之後,節目終於來到了決賽階段,20強名單也新鮮出爐。其中,劉雨昕憑藉着穩定的業務能力與抓人眼球的舞台表現力,累積了超高人氣首次登頂第一,超越虞書欣實現了排名上的逆襲,成為了C位出道名額的有利競爭者之一。
而從節目開播伊始,圍繞着劉雨昕一直有一場沒有停止過的爭論,那就是中性化的選手到底有沒有資格成團出道,甚至成為C位?藉着這個機會,本文將嘗試探討在選秀綜藝中,中性風選手面臨的“紅利”與“桎梏”,出道即巔峯會不會成為她們最終的宿命?
多元化需求催生反傳統偶像,爭議聲中“越戰越勇”
縱觀國產選秀節目一路發展的軌跡,説起中性風選手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定是李宇春。2005年,她參加了現象級選秀《超級女生》,以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引發了巨大的關注,並最終在“玉米”們的努力下坐上了第一名的“寶座”。作為“流量鼻祖”,李宇春的出現幾乎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為之後的選秀市場帶去了巨大的影響。
2006年《超級女聲》十強中,光中性風選手就佔了四個:尚雯婕、劉力揚、厲娜、許飛,尚雯婕和劉力揚還分獲冠軍和季軍。在之後的幾屆《超女》中,曾軼可、段林希、劉忻等人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足可見中性風選手在當時強大的人氣。
2018年以後,選秀節目來到了以“101系”為主打的網綜時代,在曾一度掀起話題熱潮的《創造101》中,留着短髮、穿着西裝的“假小子”Sunnee楊芸晴,在“全民製作人”的pick下以第八名的位置成團出道。
而在今年的兩檔女團選秀節目中,《青春有你2》不僅有舞蹈實力超羣,人氣排名一路走高的劉雨昕,還有林凡、陸柯燃這樣話題度極高的中性風選手。《創造營2020》也有外表帥氣利落的鹽系女孩劉夢。
總的來看,國產選秀綜藝15年,這類選手從來沒有離開過大眾的視野,“中性風”儼然成為了最好用的吸粉“紅利”之一,這背後藴藏着的受眾心態邏輯都有哪些?
首先,最根本的一定是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女性的經濟地位有了顯著的提升,成為了娛樂市場的主流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她們渴望獲得話語權,追求個性的獨立與自我的解放,對性別角色的理解也更加的多元化。從李宇春到劉雨昕,她們的出現都代表着反權威、有主見、不依附的女性態度,以更開闊自由的視角顛覆了以往被男性“凝視”的形象,因為單一的傳統女性形象已經滿足不了女性羣體對偶像的需求。
第二,上面提到,不論是男團選秀節目還是女團選秀節目,買單的主要都是年輕女性受眾。而對大部分的女粉來説,中性風選手既有異性的帥氣、瀟灑、蘇,還有同性間沒有隔閡的温柔與理解,可謂“一箭雙鵰”,自然是不得不pick。
第三,中性風作為一種非正統審美,永遠伴隨着一部分觀眾的爭議與不滿,而這些練習生的粉絲在經歷網絡上“狂風暴雨”的過程中,恰好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虐粉”。激烈的對抗會激發粉絲強烈的保護偶像、獲取認同的心態,這種心態轉換成行動就變成了“花錢投票”,所以中性風選手出道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創造101》中,Sunnee不但在比賽過程中被編造黑料,後期鏡頭又大幅度減少,一度被甩出出道位,反而讓粉絲們有了報復性“氪金”的動力。
第四,選秀綜藝的選手想要熱度“出圈”,那就少不了價值觀的輸出,《創造101》中的熱門選手楊超越和王菊都是如此。一個是唱跳平平的底層少女卻能一夜之間成為頂級流量,引發了大眾對追夢與“錦鯉”的內核的多層次探討,另一個則引發了對女權、女性獨立自主等議題的討論。而“中性風”選手從一出場就自帶關於性別規範、主流與非主流審美、多元性別文化的討論,和楊超越、王菊一樣遠遠的溢出了“粉圈”範疇,形成了沒看過節目的路人也可以參與進來的社會性議題,從而得以廣泛傳播。
“打鐵”並不致命,致命的是難產的影視資源
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有光就有影,在享受追捧與紅利的同時,攻擊、抵制與嘲諷也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這些“中性風”選手。李宇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從出道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網絡暴力”伴隨了她多年,“信春哥”等帶有調侃與不友好的段子不斷蔓延於整個互聯網。
15年過去了,這種情況雖然相對有所好轉,但還是沒有完全消失。自從2個月前,《青春有你2》宣佈劉雨昕成為主題曲 C 位開始,網上就集結起了一羣想要維護審美秩序,不斷用鍵盤製造炮火攻擊劉雨昕的人,甚至誕生了一個粉圈新名詞:“打鐵”,也就是打壓“鐵T”(指外型男性化特徵明顯的女性,帶有明顯的貶義和戲謔)選手。
在這些人看來,中性風選手出現在女團中,會讓其失去了“正統性”,顯得異常突兀,把其他的成員襯托的好像一羣“伴舞”。這種擔憂真的有必要嗎?女團是一個集體,但並不代表一定要消磨掉個性,在偶像文化方面領先我們很多的韓國,近年來流行的女團也大多都是 Girl Crush 風格(氣場強大、颱風偏酷帥的女團風格)。可以説市場對這種能豐富女性形象,彰顯女性力量的女團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間,打破原有概念、引入新鮮血液並不是一件壞事。
劉雨昕能一路在爭議聲中逆市上揚,甚至在最新的順位排名中打敗虞書欣坐上了第一的位置,也已經充分的説明了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來説,“劉雨昕們”面臨的桎梏和問題並不是現在被“打鐵”,而是成團出道之後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國內的偶像產業還處在不成熟的初期發展階段,產業鏈沒有形成完整的閉環。從她們的“師哥”、“師姐”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當下的大環境中音樂市場青黃不接,唱跳組合又根本沒有可供展示實力的舞台,出道之後向影視方向轉型才是最好的出路。可是對於中性風偶像來説,她們很難接到合適自己的影視資源,最多隻能演配角,非科班出身的唱跳idol想要轉型演員已經非常不易,她們就更是難上加難。
以火箭少女101為例,孟美岐和吳宣儀成團之後都有不少影視作品立項或上線,楊超越更是在今年官宣了三部新劇。相比之下,Sunnee只有《橫衝直撞20歲》等幾部綜藝上線,影視資源為零。所有中性風偶像都是如此,長此以往只靠綜藝“一條腿走路”,“三月秀粉”的熱情究竟能維持多久誰都很難説。很有可能等到新一批idol進入大眾的視野,她們就會迅速被“拍死在沙灘上”,或許出道的那一刻,已經是人氣巔峯。
當然,中性風偶像中也並非沒有成功的案例,出道15年,李宇春幾乎保持着每年發行一張專輯的頻率,得到過不少銷量冠軍與專業音樂獎項的認可,還在《龍門飛甲》《捉妖記2》等6部商業大片裏出演過配角,演技雖不至於驚豔但也收穫了不少肯定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走紅於電視選秀時代的李宇春擁有極高的國民度,粉絲更是具備着令人震撼的強大粘性,風口浪尖上的明星換了一撥又一撥,和她一起成長起來的“玉米”仍舊堅定不移的守護着她。而成名於受眾圈層化明顯的網綜時代的“劉雨昕們”,顯然就沒有這種好運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季的《青春有你2》從播出伊始就打出了“X”“尋求無限未知性”“不定義女團”等新鮮概念。能以自信、勇敢的態度堅持自我,無視偏見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殘酷的是,在這之後真正能做到用實力與個性掃除質疑,成為頂級偶像的,畢竟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