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周潤發:高喊裸捐50億,公益0捐款?13769惡評背後我看到人性醜陋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八卦

香港有兩個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男的是周潤發,女的是朱玲玲。

這是作家林燕妮曾説過的話。

確實,周潤發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在熒幕前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形象。

他待人的謙遜,為人的樸素低調,一直是圈內的一股清流。

而近日,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男子”卻因為一篇“周潤發公益0捐款”的言論,而遭到了13769條的惡評。

裸捐50億身家

周潤發當時還表示:"所有的錢都不是我的,只是我賺回來的。並不代表我要永遠擁有,如果我死會將99%的財產捐出來,臨走時什麼都不想帶走。"

2017年12月,發嫂陳薈蓮,在訪談節目《我老公系發哥》裏也表示:夫妻二人已經商量好,已成立慈善基金,決定在去世後,裸捐所有家產,

隨後還確認“百分百捐出,已經辦妥了”。

此消息一出,全網轟動,紛紛讚揚發哥的此舉乃“大愛”,發哥發嫂的形象瞬間高大。

消息迅速傳回中國,得到了國人的讚揚,不少人説,像發哥有錢有才又得素與簡的人,才值得被稱為國民偶像,才是真真正正的演藝藝術家!

“這些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一句話更是讓我們看到了發哥的大愛和無私。

而近日,發哥被網友不斷的扒出了多年在公益事業上0捐款的事,發哥一下掉落神壇,卻成了幾萬人抨擊的對象。

當年汶川地震時成龍捐款1000萬,都還在嘲笑成龍。

據説當時的周潤發更不要提給地震捐款了,他的慈善捐贈為0。

唯一的一次捐贈還是將自己偷拍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化妝照捐給了嫣然基金會。

而2020年的肺炎疫情,周潤發仍舊沒有出現在捐款人名單上。

一個生前面對國家災難都一毛不拔的人,怎麼捨得在去世後把身價都捐了呢?

不少網友質問:關於裸捐50億建立慈善基金會的事情,發哥,你後悔了嗎?

而發哥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看看就知道。

白手起家,創造財富

1955年周潤發成長在香港南丫島的一個農村家庭,

小時候家裏特別窮,一家人靠捕魚為生。

中學3年級,因為交不起學費,就輟學開始進入社會。

周潤發送社會最底層開始,電子廠童工、酒店服務員、郵差、售貨員他都做過。

直到18歲,周潤發看到了電視演員培訓班招聘,才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和朋友去參加了面試。

面試時,周潤發得到考官鍾景輝的賞識,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演員培訓。

培訓班畢業後,周潤發從跑龍套開始做起,他努力刻苦,演技也一點一點得到認可。

後來的周潤發憑藉自己的實力,塑造了各種經典的角色。

其中出演《上海灘》中的許文強,一炮而紅,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之後後的《英雄本色》、《嗜血雙雄》、《卧虎藏龍》、《賭神》等劇不斷播出,

周潤發的片酬也從400萬港幣漲到了5000萬人民幣。

除了演藝圈的收入,他把逐漸累積起的財富拿去做投資,靠着這些投資,身價慢慢的漲到如今的50多億。

他的財富完全是白手起家,努力創造出來的,但貧苦人家出身的發哥,知道財富的來之不易,所以從不鋪張浪費。

低調又摳門的“熱心大叔”

在娛樂圈中,發哥一直被調侃“摳門”

是的,他對自己的生活很小氣,他家中每個月的開銷僅僅700塊,

他出行總是喜歡擠地鐵,穿路邊攤15塊錢的鞋子,騎自行車去買菜,還經常和賣菜小商販討價還價。

每次拍戲,他都提前到片場,還會幫工作人員分發盒飯,劇組人員浪費的盒飯,發哥撿起來全吃光。

2014年的時候,蘋果已經更新到第6代,發哥卻還用着老古董諾基亞。

周潤發生日時,從來沒有大張旗鼓的擺過宴席,每次只是買一個很小的蛋糕,和妻子一同慶祝,

他為人謙和低調,出行喜歡擠地鐵,遇見認識他的朋友,還會分享零食給他們,沒有任何架子。

他一直都是社區的義工,用自己的力量,去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幫流浪狗找到家。

在他的身上沒有明星所謂的光環,熒幕外的他充滿了“煙火氣”,讓我們感覺他不是什麼明星,他只是我們身邊的一個普通的“熱心大叔”。

13769條惡評背後我看到人性的醜陋

周潤發不光在觀眾中有很好的人緣,在演藝界也有很高的地位,倍受人尊重。

一個藝人,有幾部好作品不難,有高超演技的也大有人在,但從藝40多年 來,能夠屹立不倒,能得到業界認可的,不光要憑演技,靠的絕對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優良的品格。

在小編認為,這已經足夠了,已經足夠得到我們的尊重。

有人質疑他裸捐的真實性,我卻想説,不管發哥有多少財富,畢竟是他憑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的,他有絕對的處置權。

捐給需要的人,是他們的福氣,我們應該感恩,即使沒有也是本分,我們依然感謝他為社會、為身邊的人所做的一切。

也有人猜測,周潤發本身處事低調,即使捐款也不會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們見了太多的“道德綁架”,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隨意亂噴,肆無忌憚的指責和中傷他人。

從這13769惡評背後我看到的是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試問一下那些“鍵盤俠”,你們又社會做出過什麼樣的貢獻呢?你們又為災難捐過多少錢呢?

希望我們能少一些中傷和猜疑,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營造更和諧的社會,共創我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