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有網友在某短視頻平台曝出了一段疑似李亞鵬無力償還4000萬欠債的錄音。在這段錄音當中,有疑似李亞鵬的聲音稱,目前已經無路可走,需要他跪下、趴下都可以。此錄音一經曝光,便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隨後李亞鵬方的律師團隊出面闢謠,稱此錄音信息是經過惡意剪輯的,純屬斷章取義,會聯繫對方要求其公佈錄音來源,並提供完整的錄音信息。同時,該律師團隊還稱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視頻片段並非李亞鵬的麗江雪山藝術小鎮項目,而是其他項目的素材。
不管錄音的真實性是否存疑,李亞鵬欠下4000萬鉅額債款都是事實。就在錄音曝光的前一日,李亞鵬被告“欠債4000萬”一案,重審結果已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正式宣判:李亞鵬及哥哥李亞煒仍被判決向原告公司支付4000萬元債務及利息。
作為一個演員來説,李亞鵬着實有些不敬業,他參演的影視作品還沒有他的花邊新聞多。出道這麼多年以來,讓觀眾記得住的作品就只有《將愛情進行到底》、《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這麼幾部劇。大家更津津樂道的是,他與柯藍、瞿穎、周迅、王菲等眾多女明星撲朔迷離的感情生活。
但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説,李亞鵬可謂是一個屢敗屢戰的“勇士”。李亞鵬的“商業理想夢”大概是從1993年夏天開始的,當時的他只有21歲,通過倒賣“唐朝樂隊”的演唱會門票在短短几天時間裏掙到了4萬3千塊錢。這一次輕而易舉的成功,為李亞鵬之後的投資之路奠定了基礎,也為他後來的投資失敗埋下了隱患。
1999年時,李亞鵬在舊金山拍攝電視劇《情書》時,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拿到了50萬美元(當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1:8.2796,摺合人民幣4139800元)。他和朋友將這筆錢全部拿去運營一個名為“喜宴”的婚慶網站,主要就是通過O2O模式盈利,也就是線上線下同時提供婚慶服務。
在互聯網大潮還沒有流行起來的上個世紀末,大多數人連互聯網是什麼都還不太瞭解,更不用説什麼線上線下雙重服務了。但儘管是這樣,李亞鵬的“喜宴”運營得還挺不錯,不僅接到過100萬婚禮預算的超大訂單,還有人想出資450萬收購他的網站,不過李亞鵬卻拒絕了這口到嘴的“鴨子”。然而就在三個月之後,“喜宴”就被互聯網行業的泡沫經濟給淹沒了,拿不到第二輪融資的“喜宴”只有宣告破產。
儘管“喜宴”破產,但李亞鵬卻因為“令狐沖”而爆火。但他卻對拍戲卻沒什麼興趣,在拿到片酬之後,李亞鵬又火速利用自己手裏現有的200多萬人民幣以及一些人脈資源創辦了一本名為《婚禮》的婚慶雜誌。李亞鵬沒有意識到,在沒有對市場進行精準的評估和判斷的情況下,就貿然投資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果不其然,這本《婚禮》沒撐多久就在“雜誌界”銷聲匿跡了。
前兩次的投資失敗,也讓李亞鵬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太適合做“婚戀市場”的生意。於是乎,他又將目光放在了影視投資上面。李亞鵬好歹是個演員,轉型做製片人本來不是什麼難事,但他卻是一個根本不知道何為“控制成本”的製片人。2002年,每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大概是在250萬左右,而李亞鵬卻花800萬投資了電視劇《海灘》,由他和當時的戀人周迅一同主演。結果這部戲拍完之後,不僅根本賣不出去,周迅還跟他分手了,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之後的很多年裏,李亞鵬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商業理想夢”,但全是失敗的經歷:2007年,投資歌舞劇虧損700萬;2009年,投資話劇虧損300萬、投資夜店虧損400萬;2010年,投資“書院中國”公益項目,投入至少1個億,對其中一家幼兒園的投入竟高達5000萬。而令李亞鵬深陷欠債4000萬官非的“麗江雪山藝術小鎮”項目,則讓他投入了至少2億670萬。
除了李亞鵬之外,娛樂圈其實有很多明星都有過投資失敗的案例。
1997年,是香港房市最紅火的時候,為了給家人以及當時的女友更好的生活,張衞健將多年積攢的片酬全部都投入到了房市之中,希望之後能過上“包租公”的幸福生活。但隨之而來的是1998年全球金融危機,一夜之間香港的房屋成為了最不值錢的東西。張衞健的數套房產一下子就砸在了手裏,瀕臨破產,最後還是劉德華的一張支票解救了他。
2015年時,在李小璐的生日聚會上,甘薇是帶着一個“好項目”出現的。酒過三巡之後,甘薇不斷地向參與聚會的明星們説“樂視”的前景有多好,投資“樂視”能夠快速掙到多少錢。也許是出於對甘薇的信任,也許是看好視頻網站前景,劉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聚會之後,劉濤火速往“樂視”投2000萬,隨後又新增了4000萬的投入,最終全部打了水漂。
2012年,台媒曝出吳宗憲因投資LED事業而負債過億,其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其執行還款義務。因此,吳宗憲名下的三棟房產被法院全部查封,銀行賬户裏的150萬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32萬元)也被全部凍結。吳宗憲在台灣主持綜藝節目一年的勞務費就高達1.5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3200萬)左右,但他為了償還債務,不僅變賣了名車名錶和豪華住宅,就連存款也所剩不多了。
做投資看似是一條快速的“致富之路”,但是這條路上的確隱藏着很多看不見的坑。做投資和做藝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是不可能觸類旁通的,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想真正的通過投資賺錢只有一點商業頭腦是完全不夠的。事實上大多數明星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3點。
1. 風險評估不到位
縱觀娛樂圈中眾多投資失敗的案例,很多都是源於風險評估不到位導致的。不管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投資一個新興行業,都是有風險的,而風險的高低源於該產品或是行業的背景,通過它的背景來評估和判斷是否盈利以及是否有巨大虧損的風險。就像是銀行貸款給貸款人一樣,這個人的貸款申請能不能通過,看的不是這個人的衣着打扮,而是這個人的徵信報告、工資證明、家庭情況等能夠證明其有還款能力的書面憑證。
2. 對行業缺乏瞭解
有些明星做投資其實只是一時興起,突然之間對某個行業感興趣了,便去匆匆瞭解一下。在融資人的花言巧語一頓忽悠之下,就趕緊拍板投錢了。但事實上,他們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瞭解相當的片面,所有信息可能都是從融資人那裏聽來的,從來沒有通過另外的渠道對這個自己將要進行投入的行業進行深入的瞭解。這就好比喜歡上了朋友的某個熟人,但你對那個人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於你的朋友,你感覺還不錯,於是便去追,結果追到了之後發現是個“PUA”高端玩家,那時候再想毫髮無損地脱身便為時已晚。
3.盲目自信瞎跟風
其實很多明星想做投資,是因為看着身邊的朋友都成功了,所以也想跟着做。一方面覺得自己多少可以利用點“名人效應”掙點錢,一方面覺得自己在商業觸覺上又不比別人差,所以其他人能成功,自己也能成功。然而事實就是,有這種想法的明星,做投資都失敗了。説白了,“名人效應”就是吸引大眾圍觀的一種手段,能不能把圍觀的羣眾直接轉化成消費者,主要還得看這個產品本身的價值與價格能不能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又不是消費了這個產品就能夠見到明星本人,消費者何需為了所謂的“名人效應”買單呢?
娛樂圈中有很多明星都深諳投資之道,他們懂“不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只有真正的瞭解了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風險以及缺陷,才能從根本上獲取利益。想單純地通過消耗明星本人的知名度去掙錢,就只有通過廣告代言,而不是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