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朋友們 | 蘇秀

1980年除夕上海影人聯歡:程之和吳海燕合作京劇《霸王別姬》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上影演員劇團1980年春節聯歡會的紀錄片。當時是風雨過後,百廢待興,歡樂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多年後,再看到紀錄片裏一個個熟人,他們大多已不在人間,不由百感交集。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曾寫過一篇《那些故事片演員》,寫了舒繡文、孫道臨、劉瓊、陳述、上官雲珠、林彬等多人。轉眼,又過了三十年,很想再寫一篇,以紀念我跟他們的合作,記錄我們曾經共享的歡樂。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們上影翻譯片演員組,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學生出身,沒有演戲經驗。因此組長陳敍一靠着他解放前在“苦幹劇團”工作過的老關係,從故事片廠借來很多台詞好、會演戲的老演員和我們一起工作,時間或長或短。他們既是電影界的前輩,也是引領我們深入藝術殿堂的引路人。我跟高博、劉瓊、凌之浩、崔超明等都配過夫妻。温西瑩配彼得大帝,我配皇后葉卡捷琳娜。跟衞禹平不但配過夫妻,還配過母子。這種“以老帶新”的搭配,使我們在工作中得以快速成長。

蘇聯拍攝的《安娜·卡列尼娜》是我們當年的重點片。特地從演員劇團借來了舒繡文配安娜,韓非配沃倫斯基,邱嶽峯配卡列寧。扮演安娜的塔拉索娃是當年蘇聯女演員中的一姐。聽説,她每次演出,都要蘇共黨中央批准。可惜那時她已人過中年,過分發福,與小説中描寫的窈窕、靚麗、風情萬種的安娜相去甚遠了。因此不受觀眾歡迎。但是,從整部戲來説,卻是最忠實於托爾斯泰原著的。那時的繡文與韓非早已是蜚聲全國的大明星了。他們沒有一點點名人架子。繡文拿了稿費,還請大家去吃西餐。大家一起工作,親如兄弟姐妹。整部電影不太好看,配音卻絕對一流。

配完《安娜·卡列尼娜》,我跟韓非、繡文又共同配了高爾基的《母親》。繡文配母親,韓非配兒子,我配兒子女友。戲雖不多,卻有機會跟在棚裏,向他們偷藝。

1954年,陳敍一親自擔任譯製導演東德影片《不可戰勝的人們》。影片講的是20世紀初,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的工人罷工鬥爭。我配的是罷工工人的妻子,雖然連名字也沒有,就叫“修茨太太”,卻是影片掛頭牌的主角。修茨太太從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最後成長為支持工人罷工的積極分子,因此受到社民黨領袖倍倍爾的接見。他請修茨太太跳舞,修茨太太請他吃蛋糕。倍倍爾由韓非配音。我猜,很可能我就是因為修茨太太配得出色,才獲得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電影工作者”銀質獎章吧。

1956年,黑白版的《孤星血淚》,由尚華和我配男女主角匹普和艾絲泰拉。中叔皇配強盜,程之配律師。那就是師傅給徒弟站台保駕了。程之嗓音醇厚,戲路又寬,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來我廠配音次數最多的故事片演員之一。

“八部樣板戲”的年代,我和程曉樺在休息時,偶爾也會唱上一段《龍江頌》或者《杜鵑山》。由嚴崇德拉二胡,替我們伴奏。後來程之來了,他的二胡伴奏拉得那樣出神入化,好像使我們唱得也比平時好了。有同事打抱不平説:“有了程之,你們就再也不找小嚴了。”我們説,那當然,小嚴跟程之根本不能比。廠長老陳説,你們知道程之是什麼來路? 他父親是上海灘著名的票友,梅蘭芳都是他們家的座上客。他這種頂級的琴師,給你們這種不入流的人伴奏,敢情你們覺得他好!

我的老朋友們 | 蘇秀

程之、陳述、于飛、曹鐸、馮奇

(自左至右,高貴林 攝)

看到陳述,不由又想起他説的“中式英語”段子來:解放前,警察中當官的多半是洋人,在滬的外國人也要請中國保姆。所以,那些警察和保姆也不得不學説英語。但是,他們只會一些單詞,完全不懂文法。因此,就有了這種“中式英語”。如一名警察向上級彙報出了車禍,就説:“A  car from east,a car from west,two   car kiss kiss,glass pingbang.”[一輛汽車從東面來,一輛汽車從西面來, 兩輛汽車親親嘴,玻璃乒乓(碎了)]。”

他這一説,我們大家也來了興趣,紛紛創造起這種中式英語來。而其中,最有實用價值、因而也最有生命力的一句,就是胡慶漢的創造——早晨,大家洗好杯子,放好茶葉,只聽見胡老漢在外面就一聲高喊:“open water(開水)來了!”

2020年8月31日    


作者:蘇 秀
編輯: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的老朋友們 | 蘇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