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紅演員三浦春馬的自殺離世,到現在,還是讓大家很難接受。
(圖源推特:tee)
“對於他真的已經離開這件事,至今還是沒有任何實感”。
完全懵了,恍惚,接受不來,難受不來。
這是很多粉絲的感受。
這世上,沒有哪個人,像三浦春馬這樣,離世後人們拼了命再去找尋他的痕跡,盡是只找到了他留下的各種温柔。
終究,還是讓人心疼的30歲的、心思細膩的温柔男孩子·三浦春馬!
(圖源推特:tee)
1990年的4月5日,三浦春馬在日本的茨城縣出生。
因為是在馬年的春天出生,親生父親給他取了“春馬”這個名字,想讓他成為”翱翔天空的駿馬”。
父母的這個希冀,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幫春馬開啓了另一種人生。
他成長的速度,真的像奔跑的駿馬一樣飛速。
4歲開始接觸演員這份職業,7歲以臨演出道。
在啓蒙老師的眼裏,年紀尚幼的春馬,“外貌很出色這一點這就不用説了,又有小孩的純真,內心卻很細膩,氣場很特別!”
這種特別,讓他很快就受到業內的關注。
小學六年級就參演了大河劇的拍攝;
(注:大河劇是日本講述家族歷史的大型連續劇,製作精良,數量不多)
年僅16歲就主演了電影;
到17歲就拿到了日本“奧斯卡”的新人演員獎;
到了19歲的時候,就開始挑戰舞台劇。在三浦春馬的20'S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日本非常有實力和名氣的演員。
那個時候的他,對未來充滿好奇,很有信心。
是個積極細膩的温柔男孩子。
他真的很努力地打拼過。
這樣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的。
在他短暫而燦爛的演藝生涯裏,幾乎角色需要到的技能,他都去親自訓練掌握。
電影《那年夏天的第一次》需要掌握衝浪技術,三浦春馬就拜師卯都木睦,期間刻苦訓練,順利學成。
和師父也建立了16年的感情,春馬和他一家,聯繫非常緊密。
(注:春馬和生父、生母、繼父的關係都不太好)
後來衝浪成為了他一生的愛好
來中國拍《深夜前的五分鐘》,三浦春馬的角色是需要會説點中文即可,可是他卻拼命學習中文。
最後能在電影裏説出流暢的中文。
也是同樣在這部電影裏,為了更貼近修表匠,三浦愣是把自己的手磨出了繭子。
只是可惜,電影鏡頭並沒有把這個細節收進去。
為了舞台劇《長靴皇后》,身為男性的三浦春馬堅持日常穿12cm的高跟鞋。
只要是能更貼近研究角色的方法,他都會去嘗試!
工作上的三浦春馬,對角色非常用心。
他總是帶着極大的責任心去面對表演這件事。
他也把這樣的態度,放到了舞台劇和歌唱這兩件事上。
這麼認真的人,常常是最容易累的那個。
三浦春馬就是這樣硬扛着。
他不是會經常跟人傾訴的人。
一旦開口,那就是真的壓力大到他本人都扛不下的時候。
他跟師父卯都木睦説過:“現在演藝圈更新換代的速度實在太快,新人不斷湧進,
我必須得更加努力,
要更加腳踏實地才行!”
“可以的話,我也想過早點結婚!”
當然,他也跟母親提出過息影的想法,就想放下這一切去當農民。
就這麼簡單的想法,卻被母親拒絕了。
根據日媒的報道,三浦春馬生前,應該是從生母和繼父那裏經歷了很嚴重的經濟壓榨和冷暴力對待。
(和生父的關係,也是在前幾年才得到修補)
他,就像一個早早就經歷父母離異、被推出去掙錢養家的·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內心卻十分細膩·性格也極其温柔的男孩。
他,完全沒有做錯什麼,卻在成年的階段——一段本該需要治癒童年陰影的階段,遭受了更大的破壞。
這樣的家庭壓力,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就會短時間改變了一個人的性格。
但是三浦春馬沒有,依舊是温柔對待身邊所有人。
與此同時,他沒有把這種沉重的家庭負擔,轉化成其他人的負擔。
(不會去談及太多,以免讓關心他的人有壓力)
他會特別關照經常光顧的麪包店的店主夫妻,幫他們訂票,把他們當自己的“爸爸”、“媽媽”。
雖然已經是日本當紅演員的三浦春馬,但還是會在酒吧關門之後,幫着店員一起收拾碗碟的人。
來中國拍電影時,早已靠《戀空》走紅,卻像個小學生一樣站着和劉詩詩打招呼,很尊敬中國的演員和劇組。
精神狀態已經不如此前明朗的三浦春馬,在2013年上SMAP的節目時,就被看出臉上的笑容是勉強擠出來的。
唯獨在大神木村拓哉跟他玩和好遊戲時説了一句“要是想和好的話只有現在了,怎麼辦”,三浦春馬就完全褶子化了。
其實,他真的是一個很好哄的人!
在他離世後,有媽媽桑回憶春馬20歲生日的時候,他媽媽和繼父三人,給他好好慶祝了那一次的生日。
時間持續了3個小時。
在那短短的幾個小時裏,三浦喊了好多次“媽媽”,頗有點撒嬌的意味。
在他的一生裏,並沒有得到太多來自家人的愛。
但他卻愛遍了這個對他並不夠好的世界。
哪怕是他抑鬱症最嚴重的時候,在拍攝遺作間隙,三浦春馬還會陪着劇中的小演員一起玩耍。
教他怎麼反身踢開瓶蓋,小演員成功完成後兩人對着鏡頭哈哈大笑!
一生温柔的三浦春馬,就這樣離開了我們,有時候真的很難接受。
在這一刻,我都不懂用什麼話語來結束此文。
但我還是想對讀者們説幾句。
現在的時代,每個人面對的壓力,都非常多,也非常大!
泛心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很多人不停用語言來試探、到達情緒最痛苦的地方。
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遠比想象中的脆弱!
三浦春馬的公司給他開設的悼念網站
我始終認為,我們不應該過度關注壓力本身,更不要去靠近它。
情緒不應該由此蠻橫生長,別總是苛責你自己!
“你沒有任何義務做一年前、一天前,甚至15分鐘前的那個自己。無需抱歉、忐忑、愧疚,你天生擁有經歷,變化,成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