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魂安何處?
提起文牧野導演,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我不是藥神》,而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他的早期微電影《安魂曲》。
電影只有短短十幾分鍾。男主人公一家遭遇嚴重的車禍。因為車禍他的腿受傷,只能拄拐行走,妻子當場去世,卻還要在一週內湊出十二萬元醫藥費為女兒做手術。因為貧窮,他連妻子的葬禮都籌備不出。經過反覆的掙扎,最終他決定將妻子的遺體買給農村兒子去世的一對老夫婦,與其兒子結成冥婚。
電影中,法與情,生與死都值得認真思考。冥婚作為封建糟粕理應抵制,但處在男主角的角度上,如果不賣妻子的遺體,女兒就要因為沒錢動手術去世。而老夫妻白髮人送黑髮人,唯一所求的就是兒子的“婚禮”,這是他們活着的慰藉。在這種情況下,法可不可以讓步給情呢?
這部片子整體的色調比較灰暗,光與影的應用巧妙靈活,活在世上的人的掙扎、痛苦以極其隱晦的形式表現出來。男人看似是個“硬漢”,少有話語。無論是沒有錢做手術、還是談結冥婚的事情,他始終沒有過多的情緒表露,對比老婦人的泣不成聲,他顯得過度理性,甚至有冷血。但在男人踏出賣遺體這一步,坐在家裏把玩妻子的木梳時,超現實的跨時空對話將男人的愛與思念隱晦的表現出。再見妻子的遺體,愧疚、悲傷、無奈在這一刻決堤,他卻只能剋制自己的情緒,連放聲的大哭的都無法實現。
影片的結尾,妻子的冥婚與女兒的手術同時進行。“此時無聲勝有聲,”高潮沒有對白,沒有解説,只有吉他的聲音,頗有祈禱的安魂之意。急的手術、緩的冥婚交叉,生與死、紅與白,醫院的希望與忐忑、鄉間小路“結婚”長隊詭異的美感纏繞、交織。火燃燒着紙糊的人與馬,兩個家庭的交易或許是成全,如果靈魂有形,妻子會接受嗎?男人的靈魂能否就此安穩?人的靈魂最終又要在何處安放?
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男人在醫院等女兒手術結果的時候睡着,醫生做完手術摘下口罩,走進他卻沒有叫醒他。是因為失敗而不忍叫醒,還是因為已經成功,想讓他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放鬆,我們不得而知。花圈與燃燒的灰燼也是留下的空白,也許是結束也許是新生,可能是現實的無奈,也或許是最後的浪漫主義,就留給觀眾自己書寫與品味了。
導演的拍攝手法也很有特色,大都是手持拍攝,鏡頭多少有些搖晃,這些搖晃加深了影片的真實性,暗示着男人的掙扎,也是每一個在社會摸爬滾打的人的掙扎,面對或大或小的意外,為了生存、生命,不得已用冥婚這樣荒謬的辦法解決,才是無奈的現實。
《安魂曲》是2014年文牧野導演的畢業作業,從中我們已經可以看見導演對現實深刻的思考與優秀的藝術表現力。同樣關於情與法的思考、更加成熟的《我不是藥神》的爆紅,也是有積累甚至有跡可循的。期待文牧野導演在未來帶給我們更多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具,深入淺出的作品。
文案/排版:杜芊儒責編:丁潤荻主編:吳凡 盧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