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這張照片是矗立在橋頭的工程師的紀念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每年都會去塔拉河谷大橋憑弔,墓碑上總有些小小的鮮花點綴,有了這些小花的陪伴,長眠於此的英雄才沒有那麼孤獨寂寞。設計這座橋的工程師最後的確是犧牲了。影片《橋》中為了增強戲劇性,導演安排工程師親手炸燬了這座塔拉河大橋,與自己設計的橋一起犧牲在勝利到來之前。現實中,工程師也的確參與了炸橋的運動但不是他親手炸燬的橋,而是他把橋的結構毫無保留地告訴了游擊隊,游擊隊員才能夠成功地投放炸藥,炸燬這座橋。可遺憾的是,在炸燬橋後的兩個星期,工程師被蓋世太保槍殺。最終也沒能看到戰爭的勝利,可悲可嘆。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然而,這部悲情的影片更大的悲劇其實不在戲中,而在戲外。二戰之後,戰爭沒有完全消退在這片久經滄桑與磨難的土地之上。1992年,南斯拉夫宣告分解。連年不斷的戰爭使得這片土地不復昔日的繁榮,一個接一個地合力上演了一場巴爾幹半島版的“戰國七雄”。前南斯拉夫現在已經變成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等國家。昔日的一起拍攝《橋》的好友們無法逃避時代的變遷,就這樣被迫飄零在各地無法團聚。扮演“老虎”的著名演員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是塞爾維亞社會黨人,一直居住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是鐵托忠實的朋友,還參選過總統。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爆破專家扎瓦多尼的扮演者鮑里斯·德沃爾尼克是克羅地亞人,而影片的導演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茲則是一名穆斯林。 由於觀點不同,在當時緊張的環境下,“老虎”與“扎瓦多尼”在公開場合發表了一系列的公開絕交信。直到2004年,兩人才在廣播中表示和好。此時,整個國家的人們都聽到了他們和解的聲音,很多影迷為此熱淚盈眶。可是,令人傷感的是,直到兩人去世,他們也沒有再見過面。令人為之扼腕的是,這部影片的天才導演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茲在波黑戰爭中,因為熱愛自己的故鄉,遲遲不願離開自己的城市。1992年,這位六十六歲的老人在薩拉熱窩圍困戰中因食物短缺,死在了薩拉熱窩!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幾年後,在紀念他的影展上,當年參演這部電影的演員中,竟然只有“班比諾”一人站在舞台上與已故導演的妻子擁抱而泣。曾經,這部電影是連接着朋友們之間的紐帶。影片裏,一個又一個好朋友為了戰爭的勝利而死去;影片外,現實中一個又一個好朋友因立場的不同而各自離開,分道揚鑣後徒留一片無奈、苦澀與孤獨。“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歌聲背後,那些互相珍惜的朋友,彼此間散落天涯的傷感被這首歌描述得淋漓盡致。我不知道,那個已長眠地下的強人tietuo,看到自己保護過的南斯拉夫這個局面會作何感想?2005年,應小崔的《電影傳奇》之邀,終於讓《橋》的一些演員一起來了中國。也就只有在這個時候,他們才能在一起沒有顧忌地追憶往事。這次的邀請,國人見到了中國永遠的朋友“老虎”,帥氣的“班比諾”,以及影片中狡詐又不失幽默的“貓頭鷹”。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節目中,小崔的一句話,讓觀眾們潸然淚下。多年後,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小崔説:現在他們在北京相聚,回國後,他們各自還不知道會面臨着怎樣的壓力。昔日的朋友再相見,大家都已滿頭銀髮,年逾古稀。很多當年一起拍片的朋友們都已經離開人世了,這些中國人的“老朋友們”的這一次相見,也許真的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的聚首。2016年5月22日,老虎、瓦爾特,中國觀眾最親愛的南斯拉夫老朋友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于貝爾格萊德病逝,享年83歲。那一天,聽了一整天的《啊!朋友再見》。我想很多國人已經很難分清到底是傷感於英雄的離去,朋友的不在,青春的易逝,還是曾經的英雄主義情結。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再見了,永遠的朋友!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多年以後,再次回想起這部電影,我想忘記它背後的傷感,只想記住它的輕快。記住影片中對友情的敬意,對信仰的堅貞,對生靈的嘆息。記住影片中那口哨和着口琴的“啊!朋友再見”,記住戰爭並不是他們生活的唯一,記住即使身處艱難困苦中,也需要一往無前的樂觀精神,就如同班比諾夢想中的意大利一樣。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去黑山看看那座橋。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南斯拉夫經典電影《橋》背後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