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和我的家鄉》有什麼魔力?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八卦

電影一開場,配合着疾馳而來的高鐵列車,一曲《我的祖國》響起,影院裏立刻安靜下來,周圍的觀眾很快就沉浸在濃到化不開的情感裏。是的,《我和我的家鄉》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相比,本片的“切口”更小了,但不變的還是接地氣的表達方式。葛優、鄧超、沈騰、王寶強、雷佳音……這羣“歡樂喜劇人”一出現,觀眾就不愁沒有笑點。“北京好人”張北京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絡延遲”,讓影院裏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電影裏有歡樂,更有感動。當黃渤立志縮短鄉村與外界的物理距離,當葛優最終還是把買車的錢留給二舅治病,當真實的“治沙英雄”出現在螢幕上,當扮成大鵝的沈騰把手放在妻子的肚子上,尤其是當範偉扮演的鄉村教師終於見到了當年的學生,影院裏的觀眾都在不知不覺間紅了眼眶。

正因為有笑有淚,大家甚至都沒有感覺到本片的“主旋律”色彩,這無疑值得我們點上一個大大的贊。其實,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一點也不“小”——比如,醫保卡保障老百姓健康的重要作用、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鄉村扶貧事業取得的重大成果、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物流技術為鄉村經濟帶來的幫助……有人認為,《我的我的家鄉》裏面藏着一張“十三五”成績單,這樣的説法一點也不誇張。

然而,如此宏大的主題,卻沒有讓影院裏的觀眾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乏味,這不光得益於主創藝術的表達方式,更體現出眼下中國強大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葛優扮演的“北京好人”,還是鄧超扮演的“治沙英雄”,他們都是有缺陷、有不足的普通人。他們也有私心,有時候也愛吹牛,甚至還會像沈騰扮演的基層幹部一樣,有一些“懼內”。但這些缺點非但沒有讓他們失色,反而使這些中國的建設者們更親切、更生動,就像活躍在我們周圍的親人、朋友。

電影在表達上也沒有了生澀和僵硬。王硯輝扮演的基層幹部為了振興家鄉的經濟,走了一些彎路,想出了一些歪點子——用外星人的噱頭來吸引遊客。這當然不值得提倡,但影片沒有避諱,而是正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可以説,這就是中國的文化自信。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正因為我們已經足夠強大,擁有足夠底氣,在談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時,我們就可以更淡定、更大度。當主旋律電影都可以用一種輕鬆、活潑的基調“自我調侃”,無疑可以向外界傳遞更自信、從容的形象。

當電影結尾處,《我的祖國》的悠揚音樂再度響起,全中國觀眾的心都已經和國家、家鄉連接在了一起。我們笑了,也哭了,因為我們總是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因為中國的歷史,就在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裏。

文字:李勤餘

圖片:網絡

責編:王子墨

編輯:孫小婷 王遠方 張永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