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蒂凡尼的早餐》:一部夢想破滅、愛與自我回歸的悲喜劇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八卦

《蒂凡尼的早餐》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

影片於1961年10月5日在美國上映,是1961年最賣座的影片之一,被影評界譽為“60年代美國最佳喜劇片”。

黛麗.赫本、喬治.佩帕德等主演。

改編自杜魯門.卡波特於1950年出版的同名小説,並使英國影星赫本第四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片名中的“蒂凡尼"是美國一間頂級珠寶店,1837年開業,歷史悠久,深受上流社會名流青睞。

多年以前我就看過這部影片,但如今回想起來,只能記得故事的大概。

記得幾個經典畫面,具體情節不知為何已淡忘了,可能年代久遠了吧。

《蒂凡尼的早餐》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了來自德克薩斯的外貌清秀俏麗的農家少女霍莉(赫本飾),一心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

來到紐約當高級交際花,最後金龜婿沒釣到,與鄰居,一個原來被富婆包養過的年輕窮作家相愛的故事。

霍莉就是這樣天真又追逐慾望的一個人。

霍莉的經紀人曾對保羅説,“她是個裝腔作勢的人,對於那些假話深信不疑。

”經紀人花了一年時間讓霍莉學習法文,將她從一個鄉下姑娘變成優雅美麗的交際花。

但霍莉卻在試鏡前跑去紐約,原因是她從沒去過紐約。

這樣的裝腔作勢,大概是表面左右逢源,內心深處卻依舊天真的霍莉所顯示出的複雜狀態。

為了追求金錢和繁華,她只能把真實的自己關在籠子裏,不敢追求籠子外面的世界,更不敢與相愛的人一起去追求和創造未來。

也許正是這種矛盾與複雜,引得男人們對霍莉趨之若鶩,也使觀眾即使知道她如此物質的一面,卻還是沒辦法狠下心來責罵她。

蒂凡尼的早餐作為標題本身就是一種象徵。

它象徵着霍莉嚮往上流社會的夢想,是一個貧窮女孩的浮華白日夢。

當然,霍莉所追逐的浮華,並非僅僅為了尋找可以與之結婚的有錢人。

事實上,她更像在追求一種安寧、温馨的夢想。

這是基於她童年時代漂泊流浪產生的不安全感。而金錢和財富堆砌的浮華對她而言便是安全。

貓在劇中是實體也是一個象徵符號,貓象徵着霍莉性格中高傲而現實的一面。

然而沒有名字,沒有歸屬也正是對她心理處境的真實寫照。

被人拋棄的貓被同樣漂泊無依的霍莉撿了回去,但沒有找到安心歸宿的霍莉沒有給貓姓名。

因為在白日夢成真之前,她不願意與任何事物建立親密的關係。

紐約是繁華的現代化生活之都,原來60年前的美國已經是這樣的物質生活水平了。

即便是搬到現在,也並不顯得土氣,原來我們追求的現代化,其實別人早已達到。

時尚是個輪迴,這話也再次應驗赫本的小黑裙至今還是女性衣櫃裏不可或缺的裝扮。

另一個感慨的就是主角們的價值觀。

早在那個時候,紙醉金迷的生活已然成風,交際花、小白臉,做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似乎並不是那麼讓人可恥的事情。

電影中被美化的女主角,若不是奧黛麗·赫本演繹,也許就不是如此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