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於易小星、盧正雨等一批網劇起家的80後喜劇導演們而言,周星馳的地位更高:是偶像,是範本,也是隻能被模仿,無法被超越的“喜劇之王”。
3年前,“鐵桿迷弟”盧正雨就用大銀幕處女作《絕世高手》為周星馳寫就了一封116分鐘的超長情書。
3年後,易小星的這部《沐浴之王》同樣將《食神》《功夫》《少林足球》等周氏喜劇的經典橋段“熔”於一爐,甚至還可以瞥見《吉星高照》《東邪西毒》等港產喜劇的影子。
這是屬於易小星們的”迷影情結”,也可以看作對華語喜劇黃金年代的一次致敬,本無可厚非,但為己所用的“借鑑”與生搬硬套的“模仿”之間的尺度不好拿捏。從這一角度,《沐浴之王》拍出了“半部好戲”,前半段做到了“彩蛋梗”為劇情服務,後半段卻逐漸陷入了對周氏喜劇的“東施效顰”,令人嘆息。
《沐浴之王》講述了不學無術的“富二代”肖翔(彭昱暢飾)因翼裝飛行事故記憶全失,被落魄的“前沐浴冠軍”周東海(喬杉 飾)騙回周家澡堂當搓澡工的荒誕故事。弟弟富二代與搓澡工的反差人設,哥哥在一次次謊言將被揭穿時的爆笑化解也成為喜劇效果的主要來源。
與“萬萬沒想到”如出一轍,《沐浴之王》的設定同樣是離奇而荒誕的,如何用符合邏輯的劇情發展、紮實的細節和飽滿的人物將這種荒誕合理化,就成了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電影的前半段做得較好。
哥哥通過“私密傷疤”騙過第一關;弟弟憑藉顏值成功圈粉小妹;奶奶因阿爾茲海默症歪打正着;巧用換頭視頻再下一城;兄弟二人齊心協力打造網紅店再到最後弟弟深信不疑主動手撕“DNA鑑定”,哥哥一步步取得“弟弟”信任,二人建立兄弟情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紮實可感的,笑料頻出的同時也較好地與劇情推進結合在了一起。
影片中的很多細節,如弟弟臀部的傷疤、妹妹的追星愛好和繪畫天賦、奶奶的阿爾茨海默症、周家澡堂的鑰匙、單手按摩技法,甚至多次出現的“王八O”,都形成了前後呼應,看得出導演的用心,也讓周家哥哥、弟弟、妹妹和奶奶這四個主要人物形成了前後連貫的鮮明個性特點。
在搞笑之外,《沐浴之王》的情感落點也非常明確:所有的笑果、衝突和矛盾都指向了親情的昇華,無論是兄弟二人從欺騙猜疑到彼此守護的轉變,還是奶奶與妹妹幫助兩人重拾家庭温暖的過程都較為真實可感。
從片尾的花絮不難看出,易小星在後期剪輯中捨棄了很多為搞笑而搞笑的“旁枝錯節”,如給奶奶看病的醫生的假髮等,讓包袱更集中地為故事服務。
網絡短劇導演進軍電影圈最常被人詬病的就是“段子感”:不會講故事,只會堆砌段子硬咯吱人笑。但在《沐浴之王》中,至少是前半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易小星從塑造人物出發,講好喜劇故事的誠意,這也是導演易小星相較處女作《萬萬沒想到》的最大突破。
此外,《沐浴之王》的良好笑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歸功於兩位主演的演技和節奏把控。“喜劇老炮”喬杉自不必説,東北老鐵和“保健”代言人的雙重身份讓他在這部“沐浴”題材的喜劇中如魚得水,精準地把控着笑點和包袱的節奏,也像“哥哥”一樣穩穩地托住了喜劇新人弟弟彭昱暢,成為整部戲的定海神針。這種身陷中年危機,憋屈、市井又可愛的小人物,喬杉演起來也是手到擒來。
另一邊,《沐浴之王》是彭昱暢第一次在純喜劇片中擔當主角,與喬杉的對手戲較為流暢自然,兩人互相拋梗接梗都十分默契,用表演為劇情增加了説服力,展現出了不俗的喜劇天賦。但整體表現穩妥有餘,而亮點不足,要想真正成為“黃渤接班人”,彭昱暢還需要找到更獨樹一幟的個人喜劇風格。
略顯遺憾的是,以上的種種優點沒能在《沐浴之王》全片中一以貫之,從花式準備沐浴比賽開始,影片的故事和節奏都開始逐漸走向失真和失控。弟弟恢復記憶本應是全片的重頭戲,卻被生硬地一筆帶過,兄弟二人在謊言戳穿後的複雜心理也沒有得到細膩描繪,與前半段的風格相比,割裂感嚴重。
全片的最高潮無疑是結尾的那場沐浴技能大賽,靈感顯然來自周星馳的《食神》。易小星將《食神》的框架與沐浴文化巧妙嵌套,特別是花式解説和卡點配樂,讓人有靈光閃現、耳目一新之感,但整體上仍是對偶像周星馳的一次精緻模仿,外在形式大於內在內容,最後強行圓滿、倉促收尾的結局也讓人覺得虎頭蛇尾。
正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否能取他人之長,真正為己所用才是成敗的關鍵。
從這一角度,《沐浴之王》拍出了半部好戲,卻在後半段逐漸陷入了對周星馳“東施效顰”的怪圈,也暴露出易小星作為新人導演在劇作上的不成熟。
人人都想成為周星馳,但人人都不是周星馳,在周氏喜劇本身都面臨挑戰的當下,這些忠實“信徒們”想要成為“喜劇之王”顯然需要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