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德國新冠疫情數據連日反彈, 16日德國首都柏林宣佈暫緩 “解封”。數據表明,德國已經在第三波疫情的起始階段。“保持社交距離”是最簡單有效的防疫措施之一,在德國各地,不僅公共場所有保持間距的警示線、標識和提示語,還出現不少提醒和鼓勵人們保持社交距離的新奇創意。
近日,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推出一個特別的舞蹈節目,多位男女舞者身着古典舞蹈服裝,分別鑽進透明的大氣球,在舞台上呈現了《天鵝湖》《吉賽爾》《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著名芭蕾舞劇中的場景(如圖①)。該舞蹈節目由藝術家弗洛裏安·梅納特策劃,他表示,希望通過“氣球中的舞者”來表現疫情對人們相處方式的影響,也反映了保持距離與親密團結之間的關係。
慕尼黑市博物館自去年4月開始收集新冠疫情主題藏品,旨在記錄疫情對這座城市和全體市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該館展出的一頂“新冠草帽”格外引人注目,這頂有着巨大帽檐的草帽被納入博物館的時裝、紡織品和戲服收藏展,直徑達到1.5米,重約4公斤,使用的麥秸總長度約為2.5千米。“新冠草帽”出自制帽人妮基·瑪卡特之手,在疫情背景下,她和助手花了100個小時手工完成了這件特殊作品,並親自佩戴着它漫步在慕尼黑市區,告訴人們“保持社交距離”也可以很優雅。
波鴻市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新教大學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同專業的學生們自發組織起來,在老城的天鵝廣場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快閃”服裝秀。他們用各式各樣的材料自制了奇裝異服,服飾向各個方向延伸出的距離至少有75釐米,也就保證了兩人在見面時自動保持1.5米間距,生動直觀地向路人做了一次疫情主題的公益宣傳。
德累斯頓皇宮夏季音樂節是去年德國解封時獲准舉辦的第一項大型文化節,在一個月時間裏陸續舉行了近百場次的鋼琴之夜、公園音樂會、晨間瑜伽課等主題活動。活動主辦方與當地衞生部門嚴陣以待, 以3萬平方米的露天花園為場地,僅允許1000人同時在場。花園草坪上提前畫出了大小不同的圓圈,分別適用於兩人、三人或大家庭,圓圈之間留出了必要的距離。觀眾憑號碼入場,全程需要在指定的圓圈中欣賞演出或參與活動。
為防控疫情,德國的超市收銀台、酒店前台、公司接待處、辦公室等都需要安裝防護隔板。一家提供展會設計安裝服務的企業推出了個性化的防護裝置定製業務,在保證衞生安全的同時,增加了美觀性和實用性,使辦公環境更加温馨舒適。比如,在透明隔板上添加漂亮的彩色圖案裝飾,將防護隔板嵌入傢俱、汽車、牆壁,或與架子、鏡子、照明燈等物品組合使用。
德國名城什未林的洛特咖啡館與電視台合作,策劃了一期疫情主題的節目。疫情期間顧客只能在室外區域就座,店主為顧客分發了特製的“帽子”,在帽頂上捆綁了游泳時用的泡沫浮條,戴上帽子後必須保持距離才能避免觸碰到別人。
無獨有偶,德國自行車俱樂部也利用游泳泡沫浮條,在埃森市舉辦了騎行實踐活動。俱樂部會員們將一根浮條橫向固定在各自的自行車貨架上,從市區出發,進行15公里騎行。這項公益活動不僅是針對衞生安全方面的宣傳,也提示了機動車在行駛時要注意與非機動車保持距離。
知名快餐企業“漢堡王”的德國市場部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營銷方案。顧客在光顧部分門店時可以領取一份手工材料,回家自己動手製作一頂紙質的“巨型皇冠”。成品直徑有1米多(如圖②),雖然戴在頭上出門很不方便,但是可以拍照分享至社交媒體,讓更多的人瞭解用餐時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
在巴伐利亞州的丁克爾謝本蒙特梭利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們以中國古代的官帽為靈感,使用鐵絲、硬紙板、水彩筆、訂書釘等材料,自己動手製作了有兩隻“小翅膀”的簡易頭飾,避免在學校裏和其他同學過於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