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世人稱之為“真英雄”,特別是彭城一戰,項羽以3萬騎兵打敗劉邦60萬聯軍,一舉創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典範。
其實,彭城之戰,固然跟項羽勇猛的作風,果敢的戰略,頑強的拼搏有關,還跟項羽率的這3萬騎兵有關,因為這3萬騎兵不是一般的騎兵,他們的全稱叫樓煩騎兵。樓煩人是屬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他們能騎善射,戰國時給趙國充當僱傭騎兵。秦朝蒙恬率大軍擊破匈奴,收復河套,築長城駐守,也收編了不少樓煩騎兵。鉅鹿之戰,秦將章邯和王離率樓煩騎兵進攻反秦諸侯,結果被項羽打敗。之後,項羽收編了這支樓煩騎兵。而在彭城之戰起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網絡配圖
後來,痛定思痛的劉邦也意識到了騎兵的重要,也招募了不少樓煩人開始組建騎兵,並逐漸能項羽的騎兵抗衡。楚漢爭霸的高潮期,在高密之戰中,項羽派大將龍且率樓煩騎兵支援齊國,結果被韓信用妙計消滅,而失去這個制勝法寶的項羽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那麼,中國的騎兵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目前主要三種説法。
網絡配圖
一是始於戰國説。
據史書記載:趙武靈王為繼承先祖遺志,向“三胡”(東胡、靈胡、樓煩)三個少數民族,開拓疆土和對付燕、韓、秦三國的入侵,提出改穿胡服,建立騎兵,“嗣立不忘先德……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三胡”是我國北方地區靠遊牧為生的部落,善於騎馬射箭,常常襲擾趙國的邊境地區。而趙國的軍隊主要是戰車,由於四馬駕挽的戰車比較笨重,不如“三胡”的騎手輕捷,特別在豐草長林、丘陵險處,常常被動挨打。嚐盡苦頭的趙武靈王卧薪嚐膽,借鑑胡人建立了騎兵。無獨有偶,《吳子兵法》等古兵書也記述騎兵緣於戰國。
網絡配圖
二是始於春秋説。
《韓非子·十過》中,具體記載了秦穆公使用騎兵部隊送重耳去晉國奪取王位。公元前636年,“公因起卒,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人晉,立為晉君。”文中的“疇騎”,就是泰國的騎兵部隊。據悉,約公元前7世紀,秦國的“疇騎”就是我國最早的騎兵部隊。秦國靠近西戎,在長期與戎狄的交往中,感受到騎兵在山林險隘中的威力和作用,組建子騎兵。比“變服騎射”要早300多年。
三是始於商代説。
據説,在商代的戰場上就出現有少數武裝騎手,擔任一些輔助任務。這些騎手,就是騎兵的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已經有騎手——“先馬”的稱謂。有使用先馬追捕逃亡奴隸的記載。此外,從殷墟第13次發掘出土的一人、一馬、一犬合葬一坑,旁邊放有隨葬的戈、刀、弓、矢和御馬的“策”看,這個人可能就是商代的騎手。但中國最早的騎兵究竟緣於何時,目前還沒有定論,還是一個需要探索和破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