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民間也稱之為鬼節。中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密切的關係,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對應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和十月十五下元節。上元節祭拜天神,中元節祭祀祖先,下元節紀念賢人。

  傳説在中元節這天,陰曹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所以各地都會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這一天也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鬼”是活人

  今天,我們談鬼色變,認為鬼是死亡、黑暗和邪惡的化身,是人類無法控制的超自然現象。但“鬼”究竟是什麼?《韓詩外傳》説:“鬼者,歸也。”《禮記·祭義》説:“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從“鬼”的古文字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戴着很大的鬼臉面具的招魂人,他招來的正是祖先的靈魂,所以“鬼”指的是我們逝去的親人。在古人眼中,鬼只是生命的迴歸,迴歸並不等於終結,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靜。這樣看來,鬼其實一點都不可怕。

  “鬼”所代表的祖先,不僅不可怕,而且還個個高大神武,所以最初漢字裏的“鬼”可以引申為高大之義。比如“魁”,北斗星裏最大、最閃亮的一顆星,組詞有魁梧、魁首;比如“嵬”就是高大的山,崔嵬一詞多用於形容高大雄偉的山;再比如“傀”就是大大的木頭人,傀儡比喻受人操縱、不能自立的人。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魂魄”其實很科學

  有了“鬼”才有了“魂魄”,《禮記外傳》曰:“人之精氣曰魂,形體曰之魄。”古人認為,“魂”是捲曲着的大腦(“雲”有捲曲之義),主宰人的思想和精神;而“魄”是小腦,管理人的身體和行動。所以“魂”和“魄”,實際上是古人用來區分大小腦功能的不同稱呼而已,並沒有太多封建迷信的含義。

  金文“魂”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金文“魄”

  荀子曰:“君子以為文,小人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由此可見,對於那些無法鑑定真偽的事物,君子往往將它們理解成一種必要的文化,昇華為一種教化民眾、維護秩序的智慧。但那些無知的民眾和居心叵測之徒往往曲解它的意思,將它理解為真實存在的靈異,所以後來“魂魄”才有了鬼怪的意思。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陰陽兩合,天人合一

  人為陽,鬼為陰;魂為陽,魄為陰。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人鬼、魂魄的探索和理解,始終圍繞着“陰陽兩合、天人合一”這一哲學內涵。

  許多文學作品中都講述了“人鬼情未了”的旖旎纏綿,中國人始終認為人鬼(神)兩界是可以相互溝通的。這種融合不僅僅是文學中角色的交流和關聯,更重要的是文學家們藉由這些鬼神故事映射出真實社會的價值觀,我們稱之為“借鬼怪説教”。

  《搜神記》中記錄了許多孝子孝女感動鬼神,然後人鬼(神)相戀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董永賣身葬父後遇七仙女的悽美傳説,它的核心其實是宣揚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治世理念。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今天,當我們祭祀祖先的時候,除了心存感恩,不忘先人的遺澤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生敬畏,約束自己、善待他人,這才是新時代“鬼節”存在的意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元節説鬼 | “鬼”是活人, “魂魄”其實很科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