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如何解決“看病難”?朝廷“賜藥”於民

  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患病就醫自然也就必不可少。即使是在醫療技術發達,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看病難仍然是重大難題,那麼在缺醫少藥的古代是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的呢?

  其實,對於如何讓老百姓看得起病,歷朝歷代都曾出台過很多“醫改”辦法,比如西漢時期漢平帝劉衎的“賜藥”於民;北魏時期孝文帝元宏設立“別坊”提供免費就醫;唐玄宗李隆基“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向民間公佈實用醫方……唐朝還通過立法對醫療行為加以規範,《唐律疏議》中曾規定:“諸醫違方詐療病,而取財物者,以盜論”;對下錯藥方的即便沒吃死人也要“杖六十”……

  朝廷“賜藥”於民

  在古代,為方便羣眾就醫,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較常見的辦法之一是“賜藥”。 古代賜藥活動多出現在瘟疫、傳染病流行期間。針對看不起病的老百姓,平常也會賜藥。“賜藥”並不是一種制度,也不屬於“祖宗之制”的範疇,而是慈善性質的“仁政”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難題。

  西漢時,皇帝大都曾開展過賜藥活動。元始二年(公元2年),不少地方發生旱災,併發蝗災,尤以青州(今山東境內)地區最為嚴重。當時的皇帝漢平帝劉衎年僅10歲,把持朝政的王莽便以皇帝和朝廷的名義,為災民免費發藥,提供醫療服務,此即《漢書平帝紀》(卷十二)中所記載的“為置醫藥”。

  不只朝廷和皇帝會賜藥,地方衙門和官員,也不時為轄區內老百姓提供免費醫療。《後漢書鍾離意傳》記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會稽郡一帶(今江浙境內)發生特大疫情,死了好幾萬人。當時負責地方具體事務的鐘離意,便親自到疫區照看、慰問病人,送去醫藥,因此贏得民心。

中國古代如何解決“看病難”?朝廷“賜藥”於民


  免費看病就醫

  建立公眾醫療機構,是古今通行、方便患者就醫的最可靠辦法。西周時期已有專門為貴族服務的醫療機構,但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出現由官府成立的面向老百姓的醫療機構。

  北朝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盪,民間更需要醫療服務。當時,南朝齊文惠太子蕭長懋建立“六疾館”,救濟、收養窮人。“六疾館”並非專門的醫療機構,僅相當於現代的福利院。開辦給老百姓看病的官辦醫院,則是少數民族鮮卑政權北魏(公元386-557年)設立的。

  當時的皇帝叫元宏,史稱孝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小皇帝之一,虛歲5歲繼位,年號“太和”,在馮太后助推下,北魏在“深水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還將姓易“拓跋”改為“元”,史稱“太和改制”。

  北魏的“醫改”創新突出地表現在解決民間看病的問題上。皇興四年(公元470年),便曾開展過臨時性“送醫上門”活動,派醫生到“基層”,為患者免費看病、發藥。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創辦了中國歷史上首個面向基層的政府醫療機構“別坊”。別坊有別於為官員和貴族服務的“太醫院”,是專門為看不起病的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有學者稱,“別坊”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人民醫院”,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費用全免。

  同時,北魏皇帝嚴令衞生部(醫署),分派專業的醫務人員進館,救治病人。為了防止醫生不負責任,朝廷還對醫生進行了分類考核,按診治水平的高低給予不同的獎勵,這在中國古代醫療史上同樣是一大創新。

  北魏這套面向特定人羣的“免費醫改方案”,被稱為古代中國醫改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贈送指導性醫藥手冊

  北魏的“別坊”主要是針對京城地區的,對外地或邊遠地區的患者,則採取贈送指導性醫藥手冊的辦法,供基層醫務人員和患者參考、選擇。

  北魏專門安排醫署主管官員,召集當時的一流醫療專家,選擇醫方精華,彙編成30卷“醫療手冊”,在全國公開免費派送。

  推廣民間慈善醫療機構

  古代為解決老百姓“看得起病”做得最好的並非是國力強盛的唐朝而是宋朝。宋朝有“弱宋”的説法,但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不起病方面,卻一點也不弱。北宋積極開辦官辦藥店,提供療效、價格都有保證的成藥,深受老百姓歡迎。

  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藥,這是北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宰相王安石變法中“醫改”方向之一,新實施的“市易法”將藥品納入國家專賣。在“吃藥方便”的同時,北宋在大力解決看病難、儘量讓窮人看得起病方面成效顯著,一方面裁減為高層服務的宮廷醫藥機構,另一方面增加慈善性質的民間醫藥機構,推廣“養病院”。

中國古代如何解決“看病難”?朝廷“賜藥”於民


  著名的文學家蘇軾,為北宋的“醫改”也做出過貢獻。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擔任杭州通判的蘇軾,為了控制當地疾病流行,給窮人提供就醫方便,蘇軾創建了“病坊”,起名“安樂”,崇寧二年(公元l103年)由官府接管後,易名為“安濟坊”。此後,“安濟坊”這類平民醫院在多地建立了起來,明清也效仿過,所創設的“養濟院”,都帶有慈善醫院的色彩。

  古代為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做過很多努力,並不僅僅是上述的幾種。減免税賦、增加民眾收入,也是常規辦法,且往往常與“賜藥”辦法一起使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6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古代如何解決“看病難”?朝廷“賜藥”於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