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鄧麗君、張國榮、毛阿敏,以前最潮的追星,就是捧着一台錄音機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八卦

盒式磁帶,承載了多少代的回憶,但要説最喜歡捧着它的時候,還是手裏拿到當紅明星的金曲專輯的時候。

不像現在這樣,想找什麼歌都能夠直接在網上找到,以前想要聽到喜歡的歌,還得專門收集他們的磁帶,誰家當時要是有集到多個明星的磁帶,那是要受到很多人的羨慕的眼光的,還會想盡辦法借來聽一聽。

那時候大街小巷的男女談情説愛,就喜歡手拿一台錄音機,兩人拿着一台錄音機,一聽就是一整天,那時候的歌聲裏不僅僅是聲音,還有彼此之間的温情,而錄音機傳來的歌聲則成為了一股“迷人”的氣息在推動彼此的感情。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再關注磁帶了,可是家裏的磁帶仍然會收着,也沒捨得扔。

現在隨處可聽的音樂,雖然資源豐富,終究是缺了當時的那股味道,時代帶來的進步,有些感情卻也像磁帶一樣,掩埋在心裏的某個角落。

之所以引起了這些回憶,還是最近聽到一個消息。

發明盒式磁帶的老頭,還是去世了。

生命是如此地易逝,就是3月6日在荷蘭北布拉班特省家中去世的“盒式磁帶之父”盧·奧滕斯(Lou Ottens),撐起了好幾代人的回憶,如今他享年94歲,壽終正寢。

其實早在1963年,奧騰斯就帶領團隊開發出了全球第一卷小磁帶,它一經上市即刻走紅,在全球範圍大受追捧。

剛開始的時候,盒式磁帶的外殼還是拿用木頭做的,之後才換成了塑料外殼,就這樣盒式磁帶掀起了一場聲波革命,把以往的聲音儲存方式都給推翻了。

不過奧騰斯團隊並沒有止步於此,後來還發明瞭光盤,自1982年問世以來,已經賣出了超過2000億張光盤。

雖然奧騰斯在1986年就已經退休了,可是他參與發明的兩種聲音以及信息儲存方式可以説是陪伴了好幾代人的青春。

包括很多人小時候恐怕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把鉛筆或者手指插入盒式磁帶的孔,看着那磁帶在那轉。

其實盒式磁帶之前,還有更古老的聲音儲存方式。

在盒式磁帶出世前,人們會用移動磁盤作為硬驅,用以分發軟件。

包括在此之前,人們一直用固定的磁盤作為數據儲存形式。

而在磁盤出現前,人們還會用穿孔卡片用以儲存數據。

並且直到2002年,IBM還在研究穿孔卡片技術,一種系統能夠在一張郵票大小的表面儲存2500萬頁的數據。

再往前,就是穿孔紙帶了。

其實我們現在在一些景區的文創店還是能夠看見類似的文創,用一張張穿孔紙帶作為儲存信息的方式,這種紙帶成本低廉,當時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在一代又一代儲存技術的進步中,我們其實也看到了科技帶給人的便利,以及人情味的缺乏。

時代的確不同了,就連曾經改變世界的奧騰斯也已經仙逝,我們的時光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