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發熱之後不要急於給個孩子退燒,因為發燒只是一種症狀,還是一種信號,表明健康問題,局部或全身在發生戰爭。戰爭範圍越小,激烈程度越輕,發熱就是低熱,不會有多大問題。熱度越高戰鬥越激烈,或者身體正在發生大規模的戰鬥。發燒是疾病發展的晴雨表,它可以很好的瞭解疾病發展。
生病的寶寶的正常體温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短暫的提問波動,證明了身體狀況良好,且無明顯症狀,這樣就不能考慮生病。體温低於38℃,屬於低熱量,體温屬於中度38°C和39°C之間~發熱,温度39°C到41°C之間就是屬於高熱了需要治療。低熱量對人體是一種保護,在正常情況下致病細菌,最好的養殖温度約37攝氏度,温度達到38.5度以上的退熱藥物的最佳使用,因為孩子神經系統尚未成熟,容易導致高熱驚厥。持續高燒,身體的氧氣和營養素的消耗增加,會增加各種器官的負擔,容易引起重要臟器的功能障礙,尤其是心腦血管方面。超高温(41℃)可造成腦細胞損傷,體温超過42度,會導致腦細胞壞死,甚至導致昏迷和死亡。
腦炎、高熱引起的中暑是一種緊急狀態,需要積極應對。
如果孩子的體温是38,~℃~39℃以下可採用物理降温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簡單的護理發燒
那麼什麼是母親和父親在沒有嬰兒治療前,可以在家裏提前處理?作為家長的你,如何正確的在家裏提前處理發燒呢?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如果家裏有空調,保持室温在25度~27度之間。幼兒可置於空調室內或旋轉風扇吹身
温度慢慢下降,這樣嬰兒會感到更舒服。但如果寒冷的肢體和打寒戰,那麼需要蓋住毛毯爆文
2、脱下太多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和手腳温熱出汗,説明需要散熱,可以少穿衣服。
3、温水浴:
寶寶用温水脱掉(37度)上下毛巾擦身體,這樣可以使寶寶皮膚血管擴張氣
從水面蒸發,除此之外,還會吸熱。
4、睡冰枕:
有助於熱量,但不建議用於較小的兒童,因為兒童不容易旋轉的身體,冰枕很可能會導致局部寒冷或體温
太低。退熱貼的使用也可以,在膠體材料水汽化冷卻膏可以帶走熱量,不會出現太多的
冷卻條件。
5、多喝水:
幫助防止脱水和出汗。水具有調節體温的功能,可以使體温下降,補充寶寶的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過38.5℃),可以用適當的藥物或栓劑。
東北網10月16日訊 今天一則“北大歷史系女博士婁滔患'漸凍症'”的新聞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讓人們又一次將目光對準“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俗稱“漸凍人症”,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神經系統疾病,為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當代著名科學思想家和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身患此症。
2014年,美國波士頓學院前棒球選手發起的ALS冰桶挑戰(IceBucket Challenge)風靡全球,各界大佬紛紛濕身挑戰。
ALS冰桶挑戰賽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佈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後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定,被邀請者要麼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麼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
該活動旨在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2014年8月18日,這一活動蔓延至中國互聯網圈,多名科技界大佬被點名參與了這一活動。小米的董事長雷軍成為首個受邀參與活動的中國科技大佬。
據稱,患上這種病很痛苦,因為幾乎無藥可治,部分人只能用特效藥延緩肌肉萎縮的時間。90%的“漸凍人”於發病的5年內死亡。在漸凍的過程中,病人的感覺神經並未損傷,因此,即使身體完全不能動彈,他們的思維、意識仍完全正常,他們會眼睜睜目睹自己死亡的整個過程。
我國ALS協作組2012年發佈了《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規範ALS診療流程。近年來,ALS的平均診斷時間逐漸縮短。2017年2月,該指南推薦的ALS治療藥物利魯唑納入國家醫保乙類目錄。
中國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為愛解凍》發佈,希望漸凍人公益歌曲能夠喚起公眾對於漸凍人症這一疾病的關注,讓更多的漸凍人更有尊嚴、更有質量地生存。
(2017-10-16)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我們父母的一個培養,而每一個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在有些地方,孩子總是讓我們家長不省心,就比如拿做作業來説。
很多孩子對於做作業,都有拖拉的習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尤為突出,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只要家長不催促寫,那麼,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心甘情願的去寫,不管是打或者是罵,都沒有什麼效果,即使是當時奏效了,但是過後,孩子對於寫作業依舊磨蹭,不是這裏望望,就是那裏望望,一天下來,時間也花費了,但是作業都還沒有開始做,因此,作為家長也是十分的焦心。
其實,在老師看來,孩子不愛寫作業或者是磨蹭,最主要還是一個長期的習慣原因。我們也知道,習慣的養成非常的重要,它對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及人生將有莫大的一個影響。而孩子在做作業的問題上,主要體現在磨蹭,效率不高,因此,平時的時候,家長們一定得多多重視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將會有事半功倍的一個效果。當然,影響孩子作業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還得依據孩子的一個自身情況而定。
作為老師,我也接觸過很多的學生和家長。在私下也常常和家長們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最近就有位家長向我提到説:孩子上小學五年級,但是成績一直不好,而且還不喜歡做作業,每次打、打罵也都沒有效果,希望,老師可以提一點建議。
因此,為了幫助更多的家長,今天,老師特意整理了一份清華教授專門針對孩子寫作業磨蹭的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家長!
好了,由於篇幅的原因,今天的內容就先為大家分享到這裏,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為家長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當然,如果您的孩子在學習上或者在教育上還有其它的問題,那麼,都可以與我的交流。
(2017-09-21)
有一位母親,前半生照料老公,後半生照顧兒子。家族的遺傳病為母子倆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面對着必然的宿命,堅強的母子選擇直面逆境。為了能給兒子一個有保障有未來的家,母親拿出了僅有的10萬元錢,向東方衞視《夢想改造家》報名,迎來了房屋的改造之旅。
改造現狀
委託人是一對母子,母親鬱瑩瑩結婚後才知道丈夫遺傳性共濟失調症,丈夫從一開始的走路搖晃到最後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7歲的兒子李海臻大學畢業前發現自己遺傳了爸爸的家族疾病,終將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母親希望小李能儘量少的依靠別人,兒子跌倒時,她都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
改造難點
1.出行困難:委託人的房子雖是一樓,實際卻是處於整幢樓的二層。13級的樓梯,對於小李來説,每一步都充滿危險。
2.走路沒有扶的地方,常常突然摔倒。在監控器的畫面裏小李多次身體僵直,失去重心向後摔倒。
3.儲物空間不足,需要疊兩層凳子才能碰到放被褥的儲物櫃
4.輪椅不能順利通過的狹窄內開式房門
5.房間陰暗潮濕,不適合小李復健
改造重點
安全第一、康復為主、重視平衡訓練
房屋改造
委託人的家是一個使用面積為46平方米的兩居室,同時還有一個面積為4平方米不到的自行車庫。
改造基本情況△
節目組請來了曾八次參加《全能住宅改造王》,被稱為 “神之手”的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他曾經在《夢想改造家》中將7口之家的43㎡ 改造成魔方新空間。本間貴史代替小李媽媽,照顧了小李一天,深入體會母子倆居住上的困難。
為了能面對未來20年有可能發生的問題,本間貴史結合小李父親過去的經驗,製作了發病時間、病症對照表。
電梯
第一個明確的設計需求
在家中安裝“獨立電梯”
本間貴史表示“電梯是李海臻未來能否出門的關鍵”。車庫,正位於廚房下方,這裏也就成了電梯的安裝位置。
節目組和居委會上門徵求了整幢樓24户鄰居的同意,將原本一樓的委託人一家4㎡自行車庫與二樓正上方廚房空間打通,進行電梯安裝。
電梯裏的操作枱△
門
本次改造另外一個重點
室內通行的暢通
“對使用輪椅的人來説,移門要比開門使用起來方便得多。”為了方便輪椅的進出,設計師克服重重困難,調整移門軌道路線,將整個房子的門都改造成了移門。
卧室
打通原先的三居室模式,將兒子和母親的卧室設計在同一個完整的大空間裏。
改造前△
改造後△
綜合隔音跟今後看護問題,本間貴史決定在兩個卧室中間加入移門隔斷。為了達到理想的隔音效果,本間貴史親自找來了特殊材料,提高隔音效果。
大面積的儲物空間,足夠未來兩人使用;細緻的分隔,使用更便捷。
陽台
新卧室與陽台相連,在享受大面積空間的同時又能沐浴到窗外的陽光。
陽台上放置了桌椅,母子倆可以在閒暇時間喝喝茶曬曬太陽。
客廳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小李摔倒後的疼痛感,本間貴史利用奇特的五金件將地板架空,增加地板彈力。
客廳是長方形的,到處都有扶手。
客廳改造前後對比△
廚房
廚房裏方便的“一鍵化”設備,感應式龍頭、嵌入式冰箱、一體化的垃圾桶也充分滿足了李海臻的便捷生活。
改造前△
改造後△
衞生間
如今被擴大至9㎡的衞生間,不僅做到了乾濕分離,更是被細緻地劃分為:淋浴區、盥洗區、如廁區。
足夠的空間有智能一體化的坐便器、坐着輪椅也能使用的洗漱台、可摺疊扶手等人性化設計。
兩側出水花灑設計,即使是行動不便的委託人小李,也能獨自完成洗澡這個步驟。
淋浴區△
暖心改造
護理牀
特別定製的護理牀,不僅能在四周裝上防護圍欄,還能根據需要進行各個部分的角度調節。
多功能扶手
家中裝有的多功能扶手,更能配合李海臻進行一系列的復健鍛鍊。
天花導軌
還有一項重大的改造,那就是安裝在天花板上的“天花導軌”。
小李坐着可自行控制的吊椅就能去到衞生間、淋浴間等地方。
本間貴史表示,這個特殊的設計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李海臻都可以安全依靠的屋內代步工具。”
即使今後到了無法下牀的病況,李海臻在沒人幫忙的情況下也能前往屋內的每一個角落,也不用再像已逝的父親那樣,過着在廁所裏待一整天的生活了。
暖心幫助
本間貴史還為小李提供了一個在病中也能做手工掙錢的方案——做拼貼畫!貼畫可幫助小李復健,還被拿來義賣。
這個世界,有難更有愛,歡迎回家。
設計師
本間貴史:日本一級建築士、一級建築施工管理技士,JIA(Japan Registered Architect)登錄建築家,統括設計專業建築士,教育研究專業建築士,日本CM協會認定工程經理,東北文化學園大學客員教授。
對於本間貴史而言,這不僅僅是設計一次住房改造,是走進別人的生命裏,從他的角度看世界。
小編有話説
《夢想改造家》裏出現過很多“大神級”改造,但最感人永遠不是家裝技巧,而是設計師深入了每個委託人的生活,去體會他們的需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如果看了文章覺得不錯的話,記得給小編點贊留言哦!
(2017-10-10)
可以説,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聽話的懂事的,但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不同,在平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雖然馬虎大意,但是卻樂於助人;有的孩子雖然愛發號施令,但也證明了其有着天生的領導力;有的孩子雖然天生好動,但卻有着較強的實踐能力。雖然在家長們看來,自家的孩子有許多缺點,一刻都靜不下來,成天惹是生非。但是,在這些缺點的背後,一定有着等待發現的優點。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更加有耐心,善於發現孩子的有點,以鼓勵代替專制。
為了幫助家長們正確認識自家孩子,今天整理了這樣一份資料:這5類孩子雖然看似頑劣,但卻是十分聰明的。親愛的家長,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孩子學習和教育方面的問題,比如孩子成績上不去,記憶力下降,嚴重偏科等,都可以通過文末的方式與我探討交流,我將在第一時間給予最專業的解答。還有免費的學習資料可供查看。
(2017-10-11)
關於日本人的來源,在史學界與考古界都眾説紛紜,但讓我們聽的最多的一個就是他們是徐福的後代。但是這一點卻遭到了很多史學家的反對,因為據他們研究發現徐福當年東渡採藥並沒有經過日本,而是到達日本旁邊的一個小島上,故此這個言論不攻自破。
那日本人的祖先到底來自於哪裏呢?對於這個問題考古界與史學界的學者研究發現彌生時期的日本人大致就是來自西伯利亞,朝鮮,中國。再加上日本這個國家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附屬國,國家很多的東西都是效仿我們國家,為此就更加讓人相信日本來源於我們國家。
對於這個問題也有很多日本人對此作出了回應,他們也贊同上面那個説法,也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來源於我們國家。前不久日本山崎大學的一名教授就對外宣稱,據日本的一本古書《書紀》中記載,在日本的應神天皇時期的時候有一個叫做“弓月君”的人,帶領了一批朝鮮人來到日本,後又據《新撰姓氏錄》這本古書的記載,這個叫做“弓月君”的人就是我們國家秦始皇的後裔。
除此之外,這名教授為了消除別人的猜疑,還拿出一本叫做《續日本紀》的古書,據書中記載公子扶蘇的後裔早先就從朝鮮遷移到了日本,為此根據這幾點這名教授就宣稱日本人是秦始皇的後裔。對於之前所説的那個東渡日本的徐福是日本的祖先一説,這名教授説道徐福當年根本就沒有到過日本,他到達的只是在日本旁邊的島上,所以説徐福根本就不可能是日本人的祖先。
現如今就有很多日本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秦始皇,在日本還有一個叫做“大秦”的地方,這個地方的人都稱自己是秦始皇的後裔,甚至在這個地方都還供奉着秦始皇的靈位。讓人驚訝的是日本的前首相羽田也自認為自己是秦始皇的後裔,他説他家族的姓氏原本就是姓秦,早在200年前才改的。除此之外,這名首相為了能夠讓日本人記住秦始皇,在他執政的時候,要是誰想做官,那就必須要知道,要了解秦始皇,否則就做不了。
而對於日本人稱自己是秦始皇后裔的這個説法,北大知名教授孔慶東就曾霸氣回覆,言辭非常的犀利。孔教授説道日本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後裔,你們也不是中國人的子孫,你們只是“雜交”而來。
(2017-10-06)
北京大學薛兆豐老師的錢掙爆了,有新聞報道,《薛兆豐老師的北大經濟學課》在知識付費平台“得到”上已有17萬的訂閲,以訂閲價199元計算,估計進賬超過3000萬。
3000萬!對一個教書匠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在我的印象中,高校教授們的來錢道兒一般為“三靠”:一靠名氣,二靠項目,三靠私活。而在現實中,能靠上這“三靠”的畢竟是少數,像薛老師這樣正大光明的“迅速斂財”,在教授隊伍中實屬鳳毛麟角。
對於這個現象,大多傾向一種聲音——薛老師搭上了“知識付費”的列車。“知識付費”是個熱詞,通俗説就是把知識做成了產品放到網上叫賣,這樣知識就有了商業價值。據一份阿里的研報顯示,以90後為主的知識付費用户已達5000萬,預計今年知識付費的總體規模將達500億元。
這是市場一個新的大餅!但問題是“知識付費”車上的人已經不少了,而真正能賺錢的卻沒有幾個,薛老師能在這場春運中擠到了前頭,肯定有他的秘技。究竟秘技是啥?眾説紛紜,我的觀點是“學術+”。
這個詞兒從腦子裏蹦出來,套用了“互聯網+”。先看學術的概念,學術簡單講就是系統專門的學問。接着往下走,學術+什麼?這與“互聯網+”正好反過來,學術+互聯網。因為,學術畢竟是小眾的,把它放到大眾的互聯網平台上,就容易產生經濟效益。
很多事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術+”要想產生訂閲量,除了瞄準需求外,“通俗易懂”的坎兒也要邁過去,而這對很多學者來講,這恰恰是邁不過去的坎兒。因為,在他們的習慣中,學問要講的高大深,而在互聯網平台,恰恰要講的低淺俗,也就是要把抽象的理論換成老百姓的話,既要講清道理,還要接上地氣兒,相當於自己親手寫了一本教材,這豈是容易的事兒。
所以,薛老師的這3000萬大可不必眼紅,17萬人的訂閲也證明了它的實用價值。此外,這筆鉅款還可能帶來一個更大的附加值,高校開門辦大學的“門”將被推開。正所謂哪裏有利益,哪裏就有為之奮鬥的人羣。在利益的驅動下,高校憑着他們的資源優勢和名牌專業,一舉殺進“知識付費”的列車是早晚的事兒,到那時,才是真正的大腕兒登場。
過去,有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所以敢這麼説,因為過去酒廠少,不愁賣,但放眼現在,還有那個酒廠敢這麼幹。這與當前的“學術+”一個道理,當學術加上互聯網,學術也就走出了學府的大門,它讓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領略名師的風采,更大的發揮大學為社會培養人才的作用。
感謝您的閲讀,請您關注“一瓢江水”的大魚號,謝謝!大千世界,魚目混雜,願一瓢江水的思考和邏輯,為您辨別是非真假、善惡美醜提供一份借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瓢江水”:新的事情如何辨別,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2017-09-21)
和訊網消息 9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三十九講在京舉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海上絲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帆做了主題為“中國對外投資企業本土化社會關係管理的誤區與教訓”的演講。
何帆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會面臨經濟和非經濟的風險。經濟風險包括宏觀政策、融資、匯率、消費市場、成本等在經營管理的時候會遇到的很多風險。
何帆直言,中國企業在國內融資容易,但是到國外融資可能更難;在國內知道市場是怎麼樣的、消費者是怎麼樣的,但是對國外消費者的習慣不熟悉,所以你的產品在國內賣得好,在國外可能就賣不出去了;或者到國外會發現勞動力的成本和預想的不一樣,本來覺得東南亞這些國家的工人工資會更低,結果去了可能發現全世界沒有像中國工人一樣工作這麼勤奮的,並且由於宗教的信仰,很多工作時間可能會被打亂,實際上你會發現人力成本比國外多了;並且出去之後可能會發現,解僱工人變得很困難。
所以何帆表示,中國企業出去之後會發現由於企業內部的微觀因素,可能在經營管理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風險。同時還有經濟週期等宏觀的問題,比如去了美國結果正好遇到金融危機,或者突然遇到資本管制的問題,又或者到了中亞地區開發石油,但是這些國家的匯率可能突然貶值了50%,“你從哪個地方再把這50%的利潤找回來呢?”
然而,何帆總結稱,這些經濟方面的風險相對來説還算比較容易來預測和防範,比較麻煩的是那些非經濟的風險,而非經濟風險裏頭又有兩類,一類是非經濟非微觀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政策風險,還包括如何處理和當地的關係,就是本土化;包括如何保持與社區的關係,搞好鄰里的關係,如何處理好和當地非政治組織的關係,如何處理好和環境組織,動物保護組織關係,如何處理好員工的關係等。
“中國做得最好的就是我們跟政府關係搞得很好,但是我們差的往往就是在和其他的方面處理關係的時候往往經驗不足”,何帆如是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狂傲天下4”:庸人何帆…
網友“天津用户15xxxx517”:何帆,她叫何帆。
(2017-09-27)
24歲的女孩汪必丹遭遇了20多年的痛苦磨難,3歲的時候患上壞血癥,5歲的時候患有肌肉萎縮,17歲的時候患有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
小丹最後一次見到父母是六年前,當時父母準備去外地打工,媽媽對剛滿18歲的小丹説:“你的病根本治不好,我們早就放棄了”,小丹輕輕的説:“爸媽從來不關心我,爸爸喜歡賭博,媽媽不在乎我。”
72歲的奶奶是唯一願意照顧小丹的人,她們從四川來到了北京治療,小丹説:“北京很大,我都找不到方向,更找不到住的地方,房東害怕我出事都不願意讓我們入住,出租車司機也不願意載我。”
每天抱着丹丹上下牀是奶奶必須做的事情,奶奶説:“我抱了24年了,已經習慣了,她爸媽從小就不管,一直都是我來照顧”,奶奶擔心自己百年之後沒人照顧丹丹,深深的嘆了口氣。
24歲的小丹身高不足1米5,患有肌肉萎縮的她非常的瘦弱,每天都要靠輪椅行走,如果滑倒或者輕微的碰撞,她就會受傷,所以家裏常備消腫的藥水。
事情被報道後,小丹接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助,小丹説自己從未有過這種被愛包圍的感覺,還有很多人給她寫信件,鼓勵她堅強的活下去。
甚至還有人從海外寄來了500美元,但是丹丹不知道怎麼取,捐款者一直電話叫她,但是沒上過學的她顯得有點不知所措。
現在爺爺奶奶的身體越來越差,小丹説:“我很想治好病,想要回饋爺爺奶奶,我知道我的病沒有希望完全治好,只是想着能夠自理就行,不要再連累爺爺奶奶。”小丹的話裏充滿了心酸。
(2017-09-23)
“女兒決定捐獻器官回饋社會,所以我們尊重她的遺願,已經來武漢準備捐獻器官。”10月12日下午3點,汪豔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這樣一條狀態。她的微信頭像是一張和女兒婁滔的合影。婁滔今年29歲,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名在讀博士,2015年被檢查出患有“漸凍症”,近期已經陷入昏迷,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而在她還清醒的時候,這位土家族女孩曾口述了一份遺囑,希望去世後可以捐獻遺體,讓那些因為“漸凍症”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
病牀上的婁滔
患病
汪豔梅是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咸豐縣民族中學的一名教師,婁滔是她和愛人婁功餘唯一的女兒,婁滔從小到大一直都是一家人的驕傲。
“婁滔還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不太相熟的同事找到我,説今天外面下雨,忘記帶傘了,剛好遇到了婁滔,因為當時婁滔還比較矮,她就主動跑到我那個同事身邊,提出讓他打着傘,然後兩個人一起走,這樣就都不會淋雨了,同事説我女兒真的是太懂事了。”汪豔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
2007年,婁滔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預科班,2012年,被學校保研至北京師範大學,2015年,又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院,攻讀古埃及史。
“她特別喜歡研究歷史,雖然我也是做中學老師的,但是婁滔中學時候看的一些歷史書,我們都覺得挺晦澀的,但是她卻能看下去,而且看得還津津有味的。”汪豔梅説,“考上北大的博士之後她特別開心,因為北大的歷史一直就是她嚮往的專業,那年暑假她從北京回來,感覺都特別不一樣,一切都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樣子。”
但也就是考上博士後的這個2015年的暑假,婁滔經常感覺自己渾身乏力,但是當時她自己和家裏人都並未在意,開學後,婁滔又發現自己左腳腳趾的腳尖沒有了知覺,墊不起腳了,很快,右手上的知覺也漸漸消失。
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漸凍症”。
求醫
在醫學上,“漸凍症”還屬於一個未被攻克的難題,主要臨牀表現就是全身肌肉漸次萎縮,直至吞嚥困難,呼吸衰竭。
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得知了檢查結果後,婁滔還顯得比較平靜,甚至經常安慰父母,而婁滔自己也知道這個病現在意味着什麼,一家人也曾經前往武漢、廣州等地求醫,但是並未有太大的改善。
到了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部需要靠父母照顧。5個月後,婁滔已經全身癱瘓、呼吸困難。而就是這樣,在疾病還沒有發展到全身之前,婁滔靠着有聲讀物,在病牀上聽完了60多本書的內容。
“她有時候經常説,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卻患上了這樣的病,實在有些遺憾。”汪豔梅説,“女兒平時比較樂觀陽光,她希望能夠留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回憶,所以很多同學朋友説希望來看她,都被她婉言謝絕了,生病後一個多月,她還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説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
2016年10月,婁滔被轉往老家的一家醫院進行保守治療,今年1月,隨着病情進一步惡化,因大腦缺氧,婁滔陷入深度昏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需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遺囑
10月9日上午,汪豔梅在武漢替女兒在人體器官捐贈登記表上籤下了名字。
在婁滔清醒的時候,她曾經請身邊的護士幫忙,口述了一份遺囑,那個時候,婁滔已經無法握筆。遺囑中寫道:“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着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婁滔還在遺囑中表示,希望去世後能夠捐獻遺體,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而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撒進長江。
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剛開始聽説女兒要捐獻遺體的時候,她自己和其他家人都是反對的,但是婁滔一直在做他們的工作,説自己讀書享受了國家的很多優惠政策,但是還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的時候,就患病了,沒能夠回饋社會,所以也只有通過捐獻遺體的方式來完成了。
努力
“做遺體捐獻登記的時候,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曾經提出,女兒的眼睛這麼好看,如果實在捨不得,可以留下眼角膜,要不然把眼角膜取走會顯得不好看,但是女兒聽到以後説,眼角膜捐出去了才有價值,還是執意希望能夠捐獻眼角膜。”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婁滔患病期間,因為花費巨大,她的一些朋友曾經在網上發起過捐款,有些是100元或者200元,還有一些是5元甚至1元,而幾乎所有捐款的人,汪豔梅都會在下面留言表示感謝。
9日,婁滔被家人從老家恩施的醫院接到了具備器官提取能力的武漢漢陽醫院,婁滔的意識十分清醒,但是因為無法自主進食和呼吸,家屬要求醫生為其注射鎮靜類藥物,減少痛苦,“婁滔現在處於昏迷狀態,我們希望她儘量不被打擾。”汪豔梅説。
這兩天有很多人通過微信給汪豔梅轉賬捐款,不過汪豔梅説,婁滔現在的治療費用主要都是由當地的紅十字會協調,所以感謝這些好心人,目前的捐款她都沒有收。
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經過網友轉發,婁滔的事情被很多人所瞭解,一些醫院的專家學者也趕赴武漢,希望能夠為挽救婁滔再做一次努力。
婁滔口授的遺囑
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着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脱痛苦。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儘可以捐給他人使用。剩餘肉體,火化後請將骨灰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
不要舉辦任何治喪儀式,更不要收取親朋好友、任何人的慰問金。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就如我從來沒來過。
來源:北京青年報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