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意見箱引來告密風:武則天的朝廷置匭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則天以皇太后身份掌握了唐王朝的朝政大權。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置匭,匭字讀音為“軌”,其意思就是匣子。因此,這個匭應該就是我國最早的意見箱。

  説起來武則天是為了廣開言路,徵求意見,實際效果後來卻變成了鼓勵告密。

  據《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記載: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初置匭於朝堂,有進書言事者,聽投之”。為能及時閲讀和處理這些意見,武則天特地設置了一個專門機構——匭使院,隸屬中書省,並以諫議大夫補缺拾遺一人任“知匭史”。

  凡臣民有冤滯和匡正補過、進獻賦頌的,皆可寫成書面材料,分別投入不同的匭中。《資治通鑑·唐紀》具體記述了匭的使用方法:“太后命鑄銅為匭:其東曰‘延恩’,獻賦頌、求仕進者投之;南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技者投之。”據稱,由於設置了匭和匭使院,從此“人間善惡事多所知悉”。

中國最早的意見箱引來告密風:武則天的朝廷置匭


  然而奇特的是,當時武則天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這可是十分優厚的待遇了。這五品食的標準據《唐六典》:“每日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葱、姜、葵、韭之屬各有差。”所以“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因為“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

  第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説錯了,也不追究,胡説八道,朝廷還管飯;即使造謠誣陷,殘害無辜,照樣有五品食吃,説不定還有五品官做,告密者還有什麼顧忌呢?

  於是,告密風起雲湧。“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道路以目”。尤其是武則天使用了來俊臣等一批酷吏,更是無法無天,濫殺無辜。當時的官員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日,官員輒與家人訣曰:“未知復相見否?”一時,冤案無數,許多正直之士都是因為匭而遭到迫害以至於慘死。這種黑暗持續了十幾年,直到公元697年(神功元年),酷吏來俊臣等被殺後,才使這股告密之風漸漸落下帷幕。

  這當中, 最具戲劇性及諷刺意味的,莫過於“意見箱”的設計者魚保家了。魚保家挖空心思,設計和鑄造了銅匭,本來他以為幫助武則天發明了“意見箱”,討了武則天的歡心,可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哪承想就是在他製作的這種“意見箱”裏,收到了一封指控他“為徐敬業做兵器,殺傷官軍甚眾”的告密信,揭露了他隱瞞反叛之事。武則天閲之大怒,立馬下令逮捕魚保家,查實後予以處斬,魚保家“遂服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最早的意見箱引來告密風:武則天的朝廷置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