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女郎》前幾天殺青了,主創們紛紛發微博祝賀。
眼看“萬人迷”、“結婚狂”那四個熟悉的身影又要重上熒屏,才想起距離舊版《粉紅女郎》播出已經快20年了。
新版《澀女郎》最初選角時,原著作者朱德庸稱“昨晚澀女郎跑來找我,問我到底要找誰來演她們”。朱德庸答應四個姑娘,演員會謹慎挑選,她們才意猶未盡的離去。
不知最終選定殷桃演“萬人迷”,宋軼演“結婚狂”,趙今麥演“哈妹”,是否能讓澀女郎們滿意,不過似乎並不買賬的是觀眾。
演萬人迷的殷桃是79年生,今年41歲,而演哈妹的趙今麥是零零後,於是被網友笑稱是“四世同堂”。
殷桃的演技沒問題,《雞毛飛上天》拿下白玉蘭視後,話劇界最高榮譽金獅獎,她也一樣榜上有名。
在《你遲到的許多年》裏,殷桃出演腰肢纖細的軍醫莫莉,也算得上媚骨天成。
但,已經演過很多正劇,再來切換到“萬人迷”模式,難免違和。
新版“結婚狂”宋軼同樣難以服眾,因為她太美。
宋軼在《偽裝者》裏,一襲旗袍楚楚動人,風頭甚至超過了女一,《慶餘年》裏的才女範若若也是萬眾矚目的女神。
相比之下,劉若英版“結婚狂”,哪怕精心打扮之後,渾身上下依然是拘束的。
她不是不夠漂亮,而是不適應漂亮的自己。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美成宋軼這樣,應該不會缺少關注的眼光,更能夠跟男性平起平坐。
除了角色和人設,我們更擔心的是:
《粉紅女郎》裏自由獨立氣息的反思、關於愛情和婚姻獨特的見解,會不會被保留下來。
其實同樣也是二十年前上映的一部片子,配置很像《粉紅女郎》,把都市女性的婚姻和愛情,探討的更加徹底。
這部劇叫做《好想好想談戀愛》,主演是蔣雯麗、那英、梁靜和羅海瓊。
《粉紅女郎》是2003年播出,而《好想好想談戀愛》則是2004年。這部劇的配樂特別有意思,音樂指導是竇唯。
它也被成為《慾望都市》的中國版,故事主線是四個都市女人,那英演事業型女強人“男人婆”。
對,你沒看錯,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英,這是她第一次演電視劇,出演電視台製作人,是個把事業放在感情前面的角色。
在《好想好想談戀愛》裏,主演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婚姻是可以找到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它存在於每個人一生的某個地點”。
婚姻制度作為人的社會需要客觀的存在着,有需求就有滿足,根本不足為奇。
如果對結婚對象沒有要求,那麼婚姻只是一種社會關係,締結一段婚姻關係並不困難,向來只有好的婚姻才是奢侈品。
比如説蔣雯麗出演的情感作家譚艾琳,在故事一開始就拒絕了追求她的香港富商。
此富商社會地位、經濟條件,都完全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結婚對象,出手的禮物也都是Prada、Max Mara等奢侈品。
但面對成功男人極其優越的條件,譚艾琳十動然拒。她當然也動過心,有錢當然是好的,然而兩人之間最大的問題在於譚艾琳不愛他。
偽裝的愛意,第一無法長期持續,第二會引發自身極大的不快樂。
“愛情至上”雖聽起來十分幼稚,與這個追求實用性的社會格格不入,可惜有些女人就是喜歡可掌控的人生,寧可缺乏,絕不濫用。
譚艾琳在劇裏的定位是作家,自己還經營了一個小書店,放到現在估計也算是個女性情感類的大V,經濟獨立的她本不必為一段不爽的感情傷腦筋。
然而不為錢傷腦筋,便為情所困。譚艾琳遇上了孫淳演的伍嶽峯,伍嶽峯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從此只喜歡各自美麗的獨立型戀愛,再不想確定婚戀關係。
女人想要安全感和肯定,男人卻只想要情感慰藉和自由,在這場博弈之中,追求迥異的兩個人最終都很失落,投入更多感情的女性尤其被動。男人往往容易脱身,女人卻總是深陷其中。
那英飾演的黎明朗也是一樣,這個角色匹配的是《慾望都市》裏的律師,説話噼裏啪啦像是連珠炮。
黎明朗根本不相信完美適配的愛情,在她的眼裏,兄弟甚至比情人的排位還要靠前一些。
她堅持事業第一,愛情第N的原因,無非是對於遇見“Mr. Right”的期望值很低,所以寧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事業上。
對於黎明朗的仗義和直率,那英簡直是本色出演。飾演傳統乖乖女陶春的羅海瓊都説,“千萬別和她耍心眼”,對於直來直去的那姐,“交流一定得坦誠”。
可就是這樣一個事業型女人,也一樣在和小男友在一起時,惴惴不安多次詢問他為什麼會選中自己,擔心自己不夠女人。
在劇集的最後那英飾演的黎明朗居然還請來一尊菩薩,相信了感情裏的循環因果,像是定要滿足某種迴歸效應。
雖然《好想好想談戀愛》基本是在抄美劇《慾望都市》的劇情,但就這部劇播出時間來看,多少有些獨立女性的啓蒙作用。
比如説由管虎的太太梁靜出演的造型師毛納,就認為女人和男人一樣擁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像《慾望都市》裏的“慾女”Samantha,把世界當成了遊樂場。
但《好想好想談戀愛》和許多國產劇一樣,台詞切入太説教,老想賦予點教育意義,反而適得其反,所以一直沒能紅起來。
女孩子們對於生活和愛情的探索從來沒停過,在茫茫人海和雜七雜八里面,到底怎樣才是愛情和婚姻的標準答案?
遺憾的是生活並無真諦,更難指望在影視作品中發掘答案。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劇作至少告訴了我們一件事:無論選擇愛誰,結不結婚,走哪一條道路,最重要的是要有選擇權。而拿到選擇權所依賴的力量,來自於我們自己:經濟獨立,思路清晰,以及,底線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