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把這個理論當成育兒口訣,孩子犯了錯,惹得家長不高興了,總想把孩子打一頓解解氣,也給孩子一個教訓。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堅決反對打孩子。梁女士和丈夫的育兒方法就是兩極分化,梁女士主張科學帶娃養娃,畢竟打出來的孩子,雖然他們在表面上承認錯誤了,可實際上,內心還是會特別委屈的。久而久之,很可能會養成孩子粗暴的性格。
丈夫則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才,他們現在年紀還小,沒有足夠的是非判斷能力,做錯事情的時候光靠講道理,他們根本就聽不進去。有時候為了孩子的教育,梁女士和丈夫就沒少起爭執。
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在梁女士的家中出現 。在如今,很多家庭也在糾結,每當孩子犯錯時,究竟該不該動粗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從小被打到大,以及從未被揍過的孩子,在長大後都有哪些明顯的區別吧。
經常捱揍的孩子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20年後都會有哪些差別呢1.性格差異大
孩子犯了錯,卻只被口頭上批評幾句,他們就很容易左耳進右耳出,不長記性,下次再犯的概率比較大。雖然捱打的孩子都是因為做錯事情,家長忍無可忍的情況才動手。
可通過捱揍,卻能讓他們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裏記住身上的痛處,震懾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孩子害怕再被打,在今後就會努力變乖一些,避免下次再重蹈覆轍了。
2.承受能力不同
有一些家長覺得,從小捱打長大的孩子,承受能力應該會變得更好,反而是那些從來沒捱過打的孩子,像是温室裏的花朵,承受能力差。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凡事有講究個度,如果孩子從小不管大錯小錯,都會挨一頓打,那麼長此以往,孩子在犯了錯後第一反應會是逃避、隱瞞過錯,一旦犯了什麼大錯,不僅要承受犯錯後的愧疚和壓力,還要額外承受捱打的恐懼。
一些家長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就堅決不打孩子了,而是用懲罰代替棍棒教育。
比如曾經就有一個男孩因為在電梯裏“噓噓”,被家長勒令寫檢討張貼在電梯中向整個單元的住户道歉,並且讓孩子自己承諾打掃一個月的電梯,這樣的錯誤彌補方式不僅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犯下的錯是要自己來彌補的,而不是打一頓就完事了。
孩子做錯了,究竟該不該打?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因為還不具備足夠的判斷能力,犯了錯又屢教不改的時候,適當的棍棒教育有利於讓他們清醒的認識到錯誤。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打孩子應該是在孩子不知錯不認錯、態度惡劣的情況下,而不是一犯錯就打,畢竟孩子犯錯是情有可原的,只要虛心認錯懂得改正就好了。由於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太一樣,建議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去教育和引導。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心理大多比較敏感脆弱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一定要儘可能多一些耐心哦。
今日互動話題:每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各位家長會選擇用武力去懲罰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