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寶寶明明會走路了,怎麼還讓抱?——相信這是讓每個家長都頭疼的問題。
寶寶一般在1週歲的時候開始學走路,1歲半的時候基本就能自己獨立行走甚至跑、跳了。但是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問題:寶寶在剛學走路的時候,往往激情較高,願意自己走,但是一旦真正學會走路了,反而就不想走了,總讓家長抱,這是怎麼回事?
小林家寶寶今年3歲了,寶寶不到1歲半的時候就學會了走路,甚至還能跑跳,這讓小林感到很自豪。但是最近小林發現寶寶不願意自己走路,每次出去都讓家長抱。
週末的時候小林帶寶寶去公園玩,結果沒走幾步,寶寶就要小林抱,小林不抱就不走。無奈之下,小林只能抱着寶寶逛完了公園,回家之後感覺自己的腿都要斷了。
小林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之前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很願意自己走呀,有的時候想抱都不讓抱,現在寶寶學會走路了,怎麼反而讓家長抱了呢?
首先,可能是因為寶寶學習的興趣減弱。
相信大家都有感受,如果寶寶剛接觸一件事情,就會有比較高的探索興趣,等熟悉掌握之後興趣就減弱了。
對於寶寶而言,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充滿探索性的事情,所以樂意去嘗試,等真正掌握了技巧之後,就不願意再做了。
其次,寶寶是否願意走路受環境的影響。
很多家長髮現,當路上人多的時候,寶寶就不願意走路。
這是因為從寶寶的視角來看,只能看到黑壓壓的人羣,聽到嘈雜的聲音,這會讓寶寶產生不安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寶寶就會想讓家長抱,首先回到安全的環境,其次可以抬高視角,獲得更寬闊的視野。
最後,家長的因素
家長應該反思:是不是由於自己的溺愛和一些做法,讓寶寶產生了讓家長抱的不良習慣。
有些家長總是怕寶寶自己走路累,甚至沒有得到寶寶的要求,就主動將寶寶抱起來,不讓寶寶自己走路。久而久之,寶寶習慣了讓家長抱,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寶寶不想走路有這麼多原因,家長在解決這一問題時,也就應該分情況看待:
如果寶寶是因為環境影響,或者是真的比較勞累了,那暫時將寶寶抱起來也無傷大雅。
如果是由於其他原因,那家長就要注意需要及時引導寶寶改正了。
1、學會拒絕
有的家長只要寶寶一讓抱,就立刻把寶寶抱起來,從沒有拒絕過寶寶,如果家長不拒絕,寶寶自然就習慣了讓家長抱。
家長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意思,明確地和寶寶説:“媽媽覺得你應該自己走”。
同時也可以給寶寶規定時間“寶寶,你自己走半個小時,媽媽再抱你”等等,主要是讓寶寶知道,家長希望他自己走路。
2、學會示弱
有時家長可以採取一些小技巧,之前看到一個媽媽為了讓寶寶自己走路,裝作腿抽筋的樣子。其實這個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不要讓寶寶覺得,家長抱就是理所應當的,家長可以和寶寶解釋:自己也很累,實在是抱不動寶寶了。也可以和上面的媽媽一樣,裝作腿疼。
家長適當地向寶寶示弱,他才能學會體諒家長。
3、給予鼓勵
當寶寶想讓家長抱時,家長可以説:“你是個大寶寶了,走路走得特別好,自己走好不好?”
如果寶寶自己走,在路上家長一定要記得鼓勵寶寶:
“寶寶走得又快又穩,真是太厲害了。”
“寶寶今天都沒有讓媽媽抱,真是太懂事了”。
適當的鼓勵可以讓寶寶興致昂揚,主動按照家長的説法去做。
4、利用寶寶的好勝心
拿寶寶和其他人比較一般是不好的,因為會損傷寶寶的自尊心,但是有時家長也可以適當利用一下,寶寶的自尊心與好勝心。
例如:“媽媽聽阿姨説,昨天彤彤自己走了半個小時,都沒有讓媽媽抱,彤彤比你還小2個月呢,寶寶肯定比彤彤走得好吧?”
適當的刺激一下寶寶,畢竟對於小朋友來説,他們的好勝心還是比較強的,不願意落在別人後面。
寶寶想讓家長抱着走這個習慣,是很多家長的苦惱,但是寶寶的每個壞習慣,都不是一次兩次就會養成的。家長要多考慮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做,有沒有自己的原因,學會及時反思。當寶寶出現這個問題時,採用一些靈活的小技巧,巧妙地拒絕寶寶的要求,同時培養寶寶的好習慣,相信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
【每日一問】
你家寶寶學走路時,都遇到了哪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