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到一篇文章,對父母教育孩子有了一點看法。我們教育孩子,從牙牙學語、跌跌撞撞走路,到孩子具備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期間我們是抱着教孩子“生存”的心態還是“生活”的心態呢?
其實,聰明父母和笨父母區別就在於:一個教孩子“生存”,一個教孩子“生活”。所以,我們要弄清楚“生存”和“生活”的本質,否則教出來的孩子天壤之別,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長大有出息,有的孩子一輩子都要依賴父母,一事無成。
編輯
聰明的父母讓孩子學“生存”技巧,笨父母讓孩子“生活”方法
相對於“生活”,“生存”明顯層次更深,因為它不僅包含活着、生活的意思,還包含應對挫折和磨難。就像我們普通人,閒來無事去進行野外生存訓練一樣,那時我們面對的是缺衣少食、物質匱乏、難以預知的危險與挫折,這些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很少見,但遇上之後會對人有沉重打擊。所以,學些“生存”技巧很重要。
而聰明的父母,就是那些會讓孩子學“生存”技巧的人,而笨父母就只會讓孩子學一些“生活”方式。比如,笨父母會讓孩子學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手把手教孩子學穿衣服。但是,聰明父母除了教會孩子學穿衣服外,還會教孩子釦子掉了怎麼辦,鞋帶打死結了怎麼辦?公眾場合衣服勾破瞭如果應對尷尬等。這就是差別,也就是説,聰明父母教育的內容是“未雨綢繆”,而且是深層次的“生存”技巧,而笨父母只會讓孩子老老實實、按部就班應對“生活”。
編輯
聰明父母讓孩子去“探索”,笨父母讓孩子去“聽話”
另外,聰明父母和笨父母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對孩子説話的語氣和溝通的方式不同。成長過程中,聰明父母會讓孩子去“探索”,而笨父母讓孩子去“聽話”。比如,笨父母會以成年人的眼光、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哪些想法是成熟的。然後讓孩子去“聽話”,按照父母説的做。
而聰明父母,雖然知道哪些是對哪些是錯,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幼稚,但不會硬把這些知識灌輸給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去“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探索對了,就肯定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探索錯了,就安慰孩子,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加深孩子印象的同時,陪着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很明顯,這樣孩子的記憶更深刻,下次不用父母不厭其煩地勸阻,自己也不會再“掉坑裏”。
編輯
聰明父母願意讓孩子做“沒用”的事,笨父母只讓孩子做“有用”的事
還有,那些聰明父母願意讓孩子做“沒用”的事,比如:寫完作業可以打打遊戲、玩玩籃球、唱唱歌或者就在公園看看螞蟻。像我一個朋友,願意讓孩子搗鼓沒用的破家電,他兒子上小學就已經給她改造出七八樣“家務小助手”了。而且,有次她家意外停電,老公沒有查出毛病,她兒子幾分鐘就把家裏的電修好了。看着客廳燈亮的那一刻,她覺得讓孩子搗鼓那些“沒用”的事並不是浪費時間。或許,她兒子長大就算不是多麼厲害的大發明家,但基本“生存”技能是掌握了,以後不用他們夫妻倆操心了。
而笨父母呢?除了讓孩子學習,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孩子學習之外的一些興趣愛好,都會被他們斥責“沒用”。而且,他們也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基本上對孩子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管。這樣的孩子,長大就算成績再好,走入社會也不過是“高分低能”的人。
家長們,你覺得這兩種父母哪個更利於孩子成才呢?
-----------------------
關注,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