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本身就是錯,食用葡萄酒不適合釀酒!
很快又到盛產的葡萄的季節了,你家裏的爸爸媽媽是否又蠢蠢欲動的準備洗好玻璃瓶,買葡萄來釀造“純天然”的葡萄酒了呢?
其實,很能理解爸爸媽媽們為什麼熱衷於釀酒各種酒,畢竟現在的假酒太多,父母也是為了喝上安心的葡萄酒而已。不過,簡單把葡萄捏碎+糖,就能喝上健康的葡萄酒了?只能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葡萄酒的釀造工藝起源於6000年前的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發展到今天,葡萄酒的釀造工藝日趨完善,需要經過去梗—壓榨果粒—榨汁和發酵—添加二氧化硫等步驟,不在是簡單的加糖捏碎就行的了。
在家庭釀造的葡萄酒,往往會缺乏必要的消毒、防腐手段,導致微生物超標,嚴重者甚至會產生甲醇。瀏覽各大網站,你會發現喝了自釀葡萄酒住院的新聞屢見不鮮。
自釀葡萄酒中毒事件頻發一位湖南市民喝過自釀葡萄酒後,突然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經醫生診治,是由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引起的中毒。
一位重慶市民鄭先生在家中吃晚飯時,就因喝了自家釀製的葡萄酒而引發了頭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醫院的急診科判斷,鄭先生是因為喝了甲醇超標的葡萄酒而發生了中毒反應。
一位揚州女性喝了自己釀製的葡萄酒,出現了中毒現象。幸虧發現及時,經過醫生的洗胃搶救,這位女士才得以恢復健康。
小編在這裏不得不佩服這些愛喝“純天然”葡萄酒人士的勇氣,自釀葡萄酒雖然更貨真價實,但是沒有一定的衞生標準去約束,沒有檢疫部門的監管,反而會讓自釀葡萄酒變成致命的毒藥。
其實,葡萄酒有專門的釀酒葡萄,與家庭自釀葡萄酒的食用葡萄相比,二者是有着巨大區別的,主要體現在果實大小形狀、果皮厚度、成分、以及栽培方法等方面。
1、果實大小與形狀
很大人認為釀酒葡萄和食用葡萄不僅外觀相似而且大小相差也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釀酒葡萄果實較小,形狀多為球形。食用葡萄則果實顆粒較大,形狀多樣。
2、表皮厚度
釀酒葡萄表皮較厚,豐富的色素和單寧積累在其中。釀出的紅酒顏色深濃、單寧強烈。而食用葡萄顏色較淺,果皮較薄,更方便食用。
3、成分
如果你想問釀酒葡萄和食用葡萄哪個糖含量較高?也許很多人會回答後者。這是錯誤的。
事實上,釀酒葡萄的成分更為集中,它們的糖和酸度比新鮮葡萄高得多。當葡萄成熟時,釀酒師必須等到葡萄含糖量的22?上才能收穫。
食用葡萄消耗較少的糖,從8?9?等。我們覺得我們通常吃的葡萄比較甜,因為它們的相對酸度也很低。
4、葡萄籽
食用葡萄中的葡萄籽較小,釀酒葡萄含有大而硬的葡萄籽。在葡萄酒的生產中,葡萄籽是單寧的重要來源。因此,釀酒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含有豐富的口感。
5、栽培方法
食用葡萄作為果實,需要定期澆水,葡萄的壽命約為10~30年。葡萄根系會通過水平發育而產生更多的水分,但吮吸較少,每年可收穫1至3次。
作為葡釀酒用的葡萄壽命大約為60年,甚至有上百年的。釀酒葡萄通常不能澆水,葡萄根會在土壤下浸泡吸收水分以獲得營養,因此葡萄酒的口感將豐富而豐富。
總結
正所謂,七分原料三分工藝,好葡萄酒是需要好而且適合的葡萄才能釀造的。葡萄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葡萄酒的風味、香氣、典型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