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以區分的代號,甚至會對一個人的性格、際遇產生不小的影響。
就比如説,你的單位新來了兩個女同事,一個叫“曉泓”,一個叫“小紅”,即便素未謀面,相信大家也會下意識覺得前者更知性、婉約,後者更粗俗、平凡,儘管這可能並不是事實。
“以名取人”確實應該避免,但作為父母,還是有必要給孩子起個朗朗上口的名字的。
近日,有網友在帶着孩子去社區醫院接種疫苗時,在叫號機上看到了令她忍俊不禁的一排名字:
林睿麒,文梓珺,徐慶熙,嚴靈桐,袁欣怡,易柏宇,張雯昕,陳雨軒,付子涵,顧子煜……
這些名字,眼熟又耳熟,乍一看很有些詩情畫意,再一想,似乎都能在早年看的小説中找到影子!
網友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有網友表示九零後給孩子取名就是這樣,在幼兒園當老師看到孩子們的名字就是各種小説男女主角名字,記起來分分鐘出戏,這些父母怕都是中了小説的毒啊。
其實這種現象也不難理解,人們給孩子取名本來就會附有時代氣息,新中國成立後的大批“國慶”、“建國”、“建軍”,改革開放後的滿地“紅”、“華”、“英”、“偉”,其實和如今大肆流行的“小説主角名”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形態的逐漸進步,如今我們已經大幅度淡化了曾經封建社會的大家輩分、宗族排行等觀念,起名字由“家族傳承”更多地變為父母的“個人喜好”。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從小説中“汲取靈感”,給孩子取一個如詩如畫、卻又容易重名的名字了。
仔細想想也挺有趣的:梓軒和子軒打架,撞傷了梓萱和子萱;可馨、可欣和可鑫跑過來勸架,撞倒了若曦、若溪和若熙,子睿和梓睿跑過去告訴班幹部浩然、昊然、皓宇和雨豪,大家一起拉開了梓軒和子軒,扶起了梓萱和子萱;語彤、雨萱、羽琪、宇涵拿來藥品幫大家處理傷口,最後梓軒、子軒、梓萱和子萱在大家的幫助和勸導下握手言和……
有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新生代父母給寶寶起名時最青睞的三個字是“沐、兮、梓”,一年前則是“軒、涵、梓”,像是浩然、一諾、梓軒、沐兮、奕辰、子墨、依諾、若溪/曦/兮、梓萱,都是重名率高到離譜的,約等於我們中的“張鵬”、“張普”。
因此,其實家長們在給孩子起名時還是要有所注意的,畢竟一個好的名字能給孩子加分不少,讓初識者印象深刻,在熟悉者中平添魅力。
最常見的幾個雷區,就是“高重複率”、“失當諧音”、“男字女用女字男用”和“低齡化”、“小説化”,這些都是家長需要避免的。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給孩子起的名字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