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體內都藏着一個影響壽命的“長壽因子”,長壽因子越多,長壽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種神秘的“長壽因子”究竟是什麼?它與健康和壽命有什麼關係?你的“長壽因子”是否已經開始缺失了?我們又該怎樣補足它呢?
揭秘“長壽因子”缺乏與健康的關係
“長壽因子”與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缺失,可以從多方面影響健康甚至壽命。
01增加心臟負擔
人在站立情況下,70%的血液集中在下半身,要保證血液正常回流入心臟,就需要依靠“長壽因子”來對抗地心引力,所以它被稱為“第二心臟”。
如果腿上“長壽因子” 不足,就容易造成血液迴流減慢、迴心血量減少,容易形成血栓,出現乏力、衰弱等症狀。沒有足夠的血液迴流,心臟泵血也會減少,為了維持正常生理活動,心臟負擔就會加重。
02增加骨折風險
“長壽因子”缺乏還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增加骨折風險。尤其老年人,如果跌倒導致髖部骨折,需要卧牀休養,而這會增加肺炎、褥瘡、感染等多種併發症風險,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老人髖部骨折,也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3個簡單自測
判斷“長壽因子”是否缺失
你的“長壽因子”是否達標了呢?不妨一起來做3個小測試。
01量腿圍
關於腿型,我們有很多種形容,比如大象腿、筷子腿、蘿蔔腿、肌肉腿……哪種腿型更長壽?其實與小腿圍度有關。一般來説,小腿圍度越大,“長壽因子”就越多,越可能長壽。
【測量方法及結果】
粗略測量:用雙手大拇指與食指環繞小腿最粗處。如果不能完全環繞小腿,説明“長壽因子”豐富,反之則説明不足。
準確測量:用軟尺測量小腿最粗處。男性小腿圍應>34cm,女性應>33cm,如果不達標,可能預示“長壽因子”缺乏。
02測握力
粗略測量:保持坐姿,單手拎重物,兩隻手各測一次。如果女性不能拎起18公斤,男性不能拎起25公斤,説明上肢力量弱,“長壽因子”缺乏。
準確測量:保持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分別用左右手使勁攥握力器,讀取數值。女性握力應>18kg,男性>28kg。
03五次起坐實驗
準備一個沒有扶手的椅子,坐在椅子上,腰部挺直,雙手抱在胸前,用最快的速度重複“起身-站直-坐下”5次。如果用時在12秒以內,説明下肢力量達標,如果超過12秒,可能預示“長壽因子”缺乏。
Ⅱ型肌纖維維持健康的“長壽因子”
其實,上面的3個測試是為了篩查肌少症,即骨骼肌減少症,而所謂的“長壽因子”其實就是Ⅱ型肌纖維。
從骨骼肌橫斷面來看,由於供血程度不一樣,所以存在兩種顏色的肌纖維:紅肌纖維也叫Ⅰ型肌纖維,是慢肌,耐力較好;而白肌纖維就是我們所説的Ⅱ型肌纖維,與爆發力、速度等相關。
肌少症的患病率很高,亞洲約為4%~12%,高齡老人的患病率可高達80%。肌少症的人羣,兩種肌纖維都會減少,但Ⅱ型肌纖維退化更多。
正常人體的肌肉,在20~30歲左右達到峯值,40歲後開始走下坡路,以每年1%~2%的速度減少,到70歲時,肌肉減少35%~40%。肌肉的功能退化速率更快,特別是Ⅱ型肌纖維,在25歲達到峯值,並逐漸退化。
“長壽”食譜+抗阻訓練輔助逆轉肌肉流失
想要健康長壽,留住肌肉尤其是Ⅱ型肌纖維,就至關重要。怎麼做才能逆轉肌肉流失呢?
01“長壽”食譜
肌肉的物質基礎是蛋白質,而蛋白質由氨基酸構成,支鏈氨基酸中的亮氨酸是肌肉合成的啓動因子,所以每天應該保證足量的蛋白質攝入。
正常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入1.16g蛋白質,而肌肉流失較多的人,每天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入量應達到1.2~1.5g。而且要多種蛋白質搭配食用,吸收利用率才會更高。
逆轉肌肉流失參考食譜
◎早餐:1個雞蛋(9g蛋白質)、250ml豆漿或牛奶(7g蛋白質)、100g麪包(8g蛋白質)、10顆杏仁(6g蛋白質)。
◎午餐:150g米飯(4g蛋白質)、100g裏脊肉或瘦牛肉或雞肉(20g蛋白質)、250g蔬菜(4g蛋白質)、200g水果(1g蛋白質)。
◎晚餐:200g雜豆粥(10g蛋白質)、100g大拌菜(約6g蛋白質)、60g拌豆腐絲(約14g蛋白質)。
02抗阻訓練
除了飲食以外,適當的抗阻訓練也有助於逆轉肌肉流失。俯卧撐、舉啞鈴都屬於抗阻訓練,但強度較大,不適合老年人。事實上,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做一些動作,也有助於逆轉肌肉流失。
◎用拖把拖地:適當多做家務勞動,增加運動量,有助於鍛鍊肌肉;
◎舉礦泉水瓶:選擇合適的礦泉水瓶裝上水,握在手中上舉10~15次,每天做3組,有助於鍛鍊上肢肌肉;
◎用腿蹬牆:面向牆壁,坐在椅子上,用雙腿蹬牆面,有助於鍛鍊下肢肌肉;也可以坐着平抬雙腿,或用腿蹬彈力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