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寒門難出貴子,因為教育拼的是學區房,是昂貴的興趣班和夏令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出生在普通家庭、甚至是經濟條件不好家庭的孩子,就考不上名校、沒有光明的未來嗎?
泰國有一部公益短片叫豆芽引發夢想,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短片中的女孩出身貧苦,在菜市場賣菜的媽媽卻用自己的育兒經把女兒培養成為科學家,這位偉大母親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家長借鑑。
短片裏的小女孩叫做Ju,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母女倆靠在菜市場擺攤賣菜為生。小女孩Ju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一天她發現菜市場裏一個賣豆芽的攤子生意非常好,於是就向媽媽提議:“為什麼我們不種一些豆芽來賣呢?”
如果是普通的家長,肯定會覺得孩子是在胡鬧,太異想天開了。可是這位媽媽並沒有打擊孩子,她想了想,對女兒説:“好啊,我們來試試看。”
第一次嘗試後失敗了,女兒非常難過,媽媽微笑着説:“我們再來試一次。”
沒上過幾天學的媽媽找來一本種植方面的書研究了半天,可是依然沒有成功,但是她們沒有就此放棄。
經過母女倆的細心觀察和奇思妙想,發明出了一個給豆芽澆水的裝置,這次終於成功了。
媽媽問女兒:“你要不要試試再種一些別的?”女兒微笑着點點頭説:“我們來試試看!”
這個小女孩就在媽媽的鼓勵中,一直保持着強烈的好奇心,經過刻苦努力,最終成為名校博士,在瑞典進行科學研究。
這部短片感動了無數人,也讓全世界的父母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孩子,保護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比任何金錢的投入更重要。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究竟有多重要?
物理學家馬里奧.利維奧説過:“人天生就對科學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知識性的好奇。知識本身就是一種讚賞,會讓人感到愉悦。”
孩子天生就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會不停地用各種感官來對外探索。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學習,並且使智力得到提升。
在美國網絡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卷中,德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大腦的監測實驗,指出了獎賞效應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皮層,使神經元更加活躍,實驗者的認知水平也能得到明顯提高。
如果家長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且鼓勵孩子不斷嘗試和探索,那麼孩子將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大腦中也會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使情緒更加愉快,更願意進一步學習,進入良性循環,在心理學中,這種良性循環被稱為“獎賞效應”。
家長如何來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創造温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在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可以保持穩定的情緒,好奇心也會隨之增強。不會擔心父母的責罵和批評,會更加大膽地展開探索,認知水平也會不斷提升。
2、家長的鼓勵和肯定
當孩子提出一些想法時,家長應事先確認孩子的想法,並引導孩子進行探索和實驗。不要總是用大人的思想來攻擊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鼓勵他們嘗試幾次,讓他們學會堅持。我相信孩子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成功。
3、科學啓蒙
科學啓蒙其實就是通過繪本、科普書、小實驗等方式充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進一步收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