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6種疹子寶寶最容易患上,媽媽要學會分辨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寶寶出生後最讓父母頭疼的,就是長了疹子卻不知道如何辨別。有些疹子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護理方法完全不同。

粟粒疹子

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痱子,也叫汗疹、熱疹,幾乎每個寶寶身上都會長。

寶寶長痱子基本是因為出汗過多而引起的,比如衣服穿得過多,劇烈運動等,導致寶寶排汗不順暢,進而引發的皮膚炎症。

  • 判斷:

痱子最容易長在身體出汗最多的地方,比如脖子、腋下、屁股/屁股溝、後背等部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形態都是一粒粒的小水泡,會有瘙癢、燒灼的感覺。

長痱子孩子會感受到一些刺痛,但只要開空調、風扇後,就會好轉一些。所以,就算不是在夏季,只要寶寶出汗多,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都有可能發生。

  • 護理和預防:

如果孩子長了痱子,只要立即降温和減少出汗,多數情況下很快就能消退。

在日常中,儘量不要讓寶寶待在温度太高的環境中,一般25°左右的温度是最適宜的;儘量選擇純棉淺色的衣物,易吸汗散熱;如果寶寶出汗太多,要及時用温水給寶寶洗澡,然後更換乾燥的衣服。

紙尿褲也要勤更換,小便2-3次就可以給寶寶換掉了,如果是大便要立即更換,選擇的紙尿褲最好具有透氣性。

濕疹

濕疹是兒童最容易發生的皮膚病,一般會分為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的特徵主要是皮膚表面有紅斑、丘疹和水泡,急性期時可肉眼看到糜爛、滲液和水泡等“濕”的現象。

而亞急性或慢性濕疹常表現為紅斑,丘疹的表面是乾燥的,還有脱屑的現象。

濕疹無論是輕微還是嚴重,看起來都是一片一片的,又紅又腫,還伴有癢的感覺,最容易出現在乾燥摩擦的地方,像是臉頰、手肘和膝蓋部位,如果長時間地抓撓,就會導致皮膚出現增厚及裂紋。

  • 護理和預防

如果寶寶得了濕疹,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保濕工作,環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2°-26°之間,濕度控制在50°-60°之間為宜。

可以給寶寶塗抹保濕霜或者軟膏,不要用乳液。千萬不要亂用偏方,或者是帶有妝字號、消字號的產品,以免寶寶濕疹更嚴重,甚至會帶來不良反應。

日常要注意寶寶的清潔衞生。洗澡時儘量用清水,沐浴露每週或兩週用一次就好,洗完澡後5分鐘內,要給寶寶全身塗抹保濕霜。

寶寶穿的衣服一定要選擇純棉、透氣、寬鬆的,這樣不會讓濕疹進一步的擴散。

間擦疹

也稱為摩擦紅斑,主要高發人羣還是肥胖的嬰兒,常見好發的部位於頸部、腋窩、腹股溝、肛周等有褶皺的地方。

間擦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皮膚只要容易發生接觸和摩擦的部位都很容易患間擦疹,一定要做好局部皮膚的護理。

  • 判斷

寶寶的皮膚如果呈現潮紅或暗紅色斑,繼而出現浸漬糜爛、滲液,嚴重時還會有膿液,説明寶寶患的是間擦疹。

  • 護理和預防

注意皮膚表面的清潔,避免汗水、口水、奶水、食物殘渣等長時間停留刺激皮膚。

對於脖子、大腿根部、腋窩等相對不透氣的部位,要露出來透氣,保持乾爽;對於相對容易頻繁摩擦的部位,儘量避免外物摩擦。

如果寶寶的皮膚髮紅比較明顯,可以用一些成分簡單,有收斂水分作用的軟膏,例如氧化鋅軟膏,可以幫助皮膚保持乾爽。

如果間擦疹嚴重,就需要及時用藥改善,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都是比較推薦的弱效皮質激素藥膏。

當然,避免間擦疹的最好辦法,就是做好預防工作。例如給寶寶所在的環境保持在18°-25°之間;洗澡後要仔細擦乾褶皺比較多的部位,對於容易接觸口水的部位,可以用凡士林來做好隔離。

另外,就是幫助寶寶減輕體重,減少因為肥胖而造成皮膚褶皺多的情況。

蕁麻疹

就是大家俗稱的“風疹塊”或“風團”,是一種皮膚過敏性疾病。主要是身體碰到了過敏物質,抵抗力弱的寶寶很容易反覆發作。

  • 判斷

蕁麻疹多是由過敏、感染、藥物、食物、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皮膚會出現凸起的,水腫性紅色風團,如果嚴重,還會引起皮膚黏膜血管性水腫。

患了蕁麻疹的寶寶,幾乎全身都有,大多數都非常癢,同時寶寶還會伴有發熱、噁心、嘔吐、腹瀉、敗血症、休克等症狀。這種情況會在幾個小時內消退,一般不會超過24小時,但會反覆發作。

  • 護理和預防

如果懷疑孩子患的是蕁麻疹,不能自行判斷和用藥,最好先去醫院詢問確診後再進行藥物治療。

一般來説,過敏原,例如魚、蝦、蟹、蛋類、芒果等;微生物感染,疫苗、抗菌藥等,物理刺激:摩擦、壓力、冷、熱等;還有花粉、粉塵、動物毛髮等,這些都可能誘發蕁麻疹。

所以,只要儘量去除這些誘因,才能預防寶寶發生蕁麻疹。

手足口病

主要是由腸道病菌引起的急性出熱出疹,具有傳染性。一般每年的4-6月是高發期,5歲以下兒童是發病的主要人羣。

  • 判斷

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狀主要是手、足、口、臀等部位會出現紅疹和水皰疹,同時伴有身體發熱。

  • 護理和預防

大多數的口足口病症狀都比較輕,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但嚴重的時間會長一些。

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勤通風;大人接觸寶寶時要先洗手,避免攜帶病菌傳染給寶寶;跟寶寶的餐具要分開用,寶寶的餐具、玩具定期進行消毒。

寶寶1歲前,建議給寶寶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在病毒高發期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像滑滑梯、搖搖車這些遊樂設施也儘量少玩。

脂溢性皮炎

又稱為嬰兒脂溢性濕疹,主要是與雄激素作用於皮脂有關。一般脂溢性皮炎會發生在出生後3周到12個月之間,不同區域的脂溢性皮炎,也會有一定的差別。

比如頭頂會出現叫乳痂的疹子,上面有厚厚的像是頭屑的痂殼,不太容易脱落。可以用凡士林或者礦物油塗抹痂殼泡軟,然後用軟毛刷去除。

而眉毛、眼瞼、額頭、臉蛋、鼻唇、耳朵後方則會出現紅色的疹子,上面是油膩的皮屑;脖子和尿布區域等褶皺部位則是單純的發紅,一片片的,表面發亮,沒有皮屑。這些部位的清潔,建議用温和的洗髮水和沐浴露清潔。

清潔後的部位都要用保濕霜或潤膚霜做好保濕工作,避免使用純油類的護膚品。

皮疹會反覆或持續的發生,如果還是不會判斷,就需要去醫院由醫生來評估。

最後,要提醒一句,寶寶的手指甲要定期修剪,保持雙手的乾淨,以免抓傷皮膚後引起感染;家裏的環境一定要保持清潔衞生,例如常接觸的牀單、被套要勤換洗;地板和寶寶玩耍的墊子要定時的清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