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一直以來就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在飲食上也格外的講究,儘管精細化飲食,依然難以避免胃病的發生。
相信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腸胃上的病症,不過説起在中醫學上調理脾胃病症的名家,當首推的醫家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和温病四大家之一的葉天士了,這兩位中醫大家在脾胃病症的治療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詣。
李東垣和葉天士兩人在用藥上存在着很明顯的差別,李東垣善補脾陽,用的中藥大多具有燥性,而葉天士則是滋養胃陰,用藥偏於柔潤。然而,卻有這麼一位醫家,他不同於葉天士和李東垣,卻又採用了兩家的長處,融為一體,並且創造出了許多具有奇效的有用方劑,例如資生通脈湯、扶中湯等,用藥都是剛柔並濟、燥潤兼施,廣泛地應用於各種病症的治療。他便是近代中西醫的先驅——中醫泰斗張錫純。
中醫泰斗張錫純在調理疾病上,通常也是從脾胃入手的,而且是“扶脾陽”和“益胃陰”同時進行,這主要是因為張錫純調理的病症大多以慢性虛弱病症為主,症候上比較的錯綜複雜,體內的氣血陰陽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會有所耗損,只是單純的補益某一缺損,效果可能會很難體現,因此着重於調補脾胃、補充中氣,方能緩緩見效。
俗話説,“脾胃虛弱百病生”,調理脾胃對諸多疾病的調理,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中醫泰斗張錫純在中醫的研究上,有着許多獨特的見解,尤其是在調理脾胃虛弱病症上,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特別是這2點,值得我們着重學習。
1.重用補養藥
中藥學裏的補養藥物有很多,不過説起具有益胃健脾的中藥,那麼山藥、黃芪等中藥就是醫家常用的中藥材。張錫純在這些中藥的運用上,也是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
山藥不僅味甘,而且主要是歸於體內的脾胃,對於脾胃病症的調理,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夠滋胃陰,又能利水濕,經常服用或多量使用,弊端也會比較小,張錫純曾在治療熱痢下重的時候,曾大膽多量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黃芪,歷代醫家認為它只是用於補益脾肺,但是張錫純慧眼如珠,在補益脾肺的同時,還用黃芪補益肝臟,起着升補肝脾之氣的作用。凡是遇到肝脾虛弱的患者,同時還兼有飲食不佳,勞累過度,不耐風寒的病症,都重用黃芪來緩解。
2.補養與開破合用
張錫純曾在調理脾胃虛弱,同時不能正常飲食,內生痰液的病症上,使用振頹湯調治,方劑中的人蔘、白朮、黃芪補益脾胃,當歸、乳香、威靈仙、沒藥則是疏通氣血、祛風化痰,這便是張錫純將補養藥和開破藥並用最明顯的代表。
至於該如何正確的將兩者合用,其實張錫純深有體會,他在這方面上有着很深刻的研究,並廣泛的做臨牀實驗,根據患者病症的不同,酌量的加減藥物,以更好的治療病症,這些數十年的寶貴經驗,實屬難得。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張錫純在調治脾胃病上有着獨特見解,脾陽和胃陽並重,用藥獨特,但又恰到好處,這些難得的臨牀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