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孩子”,這是一句名言!
“再富不能富孩子”,這也是一句名言!
教育孩子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不少人選擇了前者,因為中國傳統觀念裏就是“寒門出貴子,紈絝少偉男”,用窮養觀念期待後代“龍成龍,鳳成鳳”。
國民經濟提升的今天,父母對於金錢的“概念”仍舊很固化,傳統的窮養觀念保留至今,並且“變本加厲”教育給孩子。於是,在許多孩子身上體現了“歪曲”的一面。
父母窮養出來的孩子,窮到骨子裏!錢包空!心理卑!小凡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小凡的父母在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小凡,“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好,一定要省吃儉用”。
但是事實上,小凡的家裏並不貧窮,幾畝地的收入完全足夠一家人正常開銷。只是小凡父母一直希望孩子能勤儉節約,避免出現“敗家子”。
因此小凡的童年雖然很懂事,但別的孩子有的玩具零食,小凡只能遠遠看着。
好不容易小凡考上了高中,小凡父母又每天叮嚀小凡“不要亂花錢,咱家窮,什麼也買不起”,小凡只得一邊聽從,一邊省吃儉用。
三年後,小凡考上大學,父母將學費交給小凡後,千叮嚀萬囑咐後才放心小凡走。
可天有不測風雲,在小凡趕火車的路上,遭到了小偷的偷襲,將大筆金額全部偷走,當小凡發現後為時已晚。
想起父母的叮嚀,想到這些年的省吃儉用,不敢對父母説,也無法短時間內湊齊鉅額學費,一時間難以承受巨大壓力的小凡,最終在一座高樓上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要問“窮養”後遺症是什麼?錢包空!心理卑!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便將“窮養”的觀念不知不覺滲透在孩子的生活中,只顧着孩子能夠懂事,殊不知,這種觀念使得孩子的內心深度匱乏。
寒門出貴子?or 寒門再難出貴子?教育的問題總是像那個著名的哲學問題“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令人費解。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在網絡上甚囂塵上,繼而成為全民討論的又一疑難教育問題。其實,不管寒門與否,任何的教育方法都有適度原則,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窮養、富養都一樣!
1)適可而止的“哭窮”
當孩子過度要求的時候,父母應該針對孩子的需求進行適當的阻止,以免孩子產生“要什麼都給買”的心理,及時的“哭窮”有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但也不要為了把錢花在實用的地方,就灌輸給孩子一種“家裏窮”的觀念,這樣孩子的潛意識常常認為自己只能配得上便宜的東西,對貴重的物品幾乎是望而止步,從而使得孩子們無法清楚地認識到物質的價值和金錢的價值。
2)用精神富裕帶動物質節儉
帶有“貧窮觀”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淺顯地告訴孩子金錢就是一切,讓孩子永遠成為金錢的奴隸,卻忘了“腹有詩書氣自華”。
相反,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在精神上灌輸良好的節儉觀,讓孩子的精神富裕補充物質上的節儉,會比家長們直接縮減孩子的物質開銷來得更加有效。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勤儉節約能力。
3)鼓勵勞動,制定計劃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財富,鼓勵孩子在假期期間進行兼職,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家長如果能做到使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明白了父母賺錢的辛苦,那麼孩子自然會產生節儉和省錢的心理,這樣的方式要比父母強制節儉的效率更高。
另外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消費制定計劃,在孩子對物質的需求十分強烈時,父母可以對孩子暗示東西的珍貴,讓孩子更加珍惜。在孩子有多種需求時,可以讓孩子進行擇優選擇,為孩子制定消費計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花銷情況才能反省自己如何節儉。
父母口中的窮養觀,到底該如何看待?窮養的父母在孩子不成熟的心裏埋下“窮”的種子,長大成熟後結的果實也是負能量。也許會因環境而變化,但是這種只有挫折沒有滿足的教育理念終是不可取的。
“窮養兒子富養女”,窮養可能會刻苦勤儉,富養也可能會見多識廣,更具風範。
但另一方面,富養的女孩也可能驕縱,窮養的兒子也可能自卑相比窮養和富養,家庭的愛和培養健康的金錢觀更重要。
窮養富養,重在教養!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