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文 | 朗姐育兒説(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孩子出生後的每個階段都有其規律,比如孩子學走路這件事。大部分孩子都是從爬行過渡到走路,但是很多寶媽也會驚奇地發現,自家孩子還沒爬就會走了。不過雖然孩子會走了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聽説孩子要先爬一爬對成長更有利。

那麼“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寶寶,究竟有什麼區別?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1、身體協調性不同

隨着寶寶腿部的逐漸發育完全,寶寶會從爬逐漸過渡到走。

在這期間,寶寶為了探索外部,會用小手、膝蓋等多方面的力量,爬行過程中,腹部、背部以及腿部的力量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鍛鍊。

所以相對於“不爬就走”的寶寶來説,“先爬後走”的寶寶的身體協調性更高。同時為了四處爬行,“先爬後走”的寶寶身上的肌肉力量會更為強壯,身體更為健康,不容易生病。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2、大腦認知方面存在差異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的爬行隻影響身體,其實對孩子的大腦認知能力也存在影響。寶寶在爬行中,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空間思維意識會得到開發,比如會把平面物體轉換成立體物體,加強大腦間神經元的聯結。

不少專家都曾表示過:沒有沒有經過爬行就直接會走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出現感統失調。也就是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笨手笨腳的現象。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3、探索意識,好奇心存在

寶寶到處爬行也是在探索世界。

很多寶媽都應該會發現,寶寶總喜歡在爬行時“左瞅瞅”“右看看”,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會摸一摸、啃一啃。

這是孩子探索意識高漲,擁有強烈的好奇心的體現。而“不爬就走”的寶寶因為沒有經歷這一過程,缺乏這方面的探索,所以長大後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識會相對弱一點。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二、為什麼孩子會“不爬就走”

1、寶寶懶得爬

有些寶寶不是不會爬,而是不想爬,比如一些胖乎乎的寶寶,可能就喜歡坐在原地玩玩具或者躺在牀上睡覺。

這類寶寶的腿部力量足夠,等到哪天覺得自己該行動了,可能就冷不丁的扶着一個東西站起來直接走了。

2、家長不讓孩子爬

除了寶寶自身原因,家長也有一部分原因。

有些家長覺得讓寶寶學走路要乘早,在寶寶腿部力量還不足以支撐他們行走時,就讓寶寶學着站立

。亦或者是直接給寶寶買來學步車,放在裏面讓寶寶“自學成才”。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總結:

瞭解“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差異之後,家長就要在孩子學走路的這個階段多費心,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當寶寶有了爬行的意識和傾向的時候,寶媽不妨多鼓勵孩子。在為孩子的爬行環境做好準備之後,放開手腳讓孩子爬。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你家孩子是“先爬後走”還是“不爬就走”?或者關於孩子走路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朗姐育兒説,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長大後差異一目瞭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