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媽媽總是以温柔的形象示人,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她們也會多一些寵愛,因此有了那句“慈母多敗兒”的諺語。但其實真正影響孩子的,並不是媽媽的寵愛,而是性格。因為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孩子很容易被媽媽的性格所影響。
對於年輕的媽媽來説,她們的教育理念比較新穎,所以很少出現無底線溺愛孩子的事情。媽媽們開明的教育方式,反而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尤其是注重培養他們的擔當責任,以及獨立和自理能力。正是這樣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真正的做到了獨當一面。
只是,每個媽媽的性格不同,即便教育理念相似,也經常會出現不同的教育方法。性格温柔的媽媽和脾氣暴躁的媽媽,她們對孩子的要求一樣嚴苛,但是説出來的話卻大相徑庭。相對來説,孩子對温柔的媽媽沒有抵抗力,所以會更加聽話。若是媽媽性格暴躁的話,其實孩子多少都會受影響,尤其是內心的壓力以及情緒特別明顯。
孩子將來是否出色,和媽媽的性格有直接關係
1、脾氣暴躁
可能是生活的壓力過大,很多曾經温柔的媽媽,都在複雜的生活中變得極其暴躁。對於女性來説,暴躁的性格絕對不是好事,而且在教育孩子時,會埋下很多的禍端。很多時候,孩子會成為媽媽壞脾氣的出氣筒,無端被責罵,然後造成心理傷害。
而且媽媽若是經常發脾氣的話,孩子的膽子就會越變越小,精神也時刻緊繃在一起。因為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媽媽就會發脾氣,只能小心翼翼在夾縫中求生存。時間久了,這些壓力也會讓孩子變得敏感多疑,尤其是與人交際時,會不自覺的對比,然後出現自卑心理。
2、抱怨生活
生活中的瑣事很多,有些媽媽選擇自我消化,而有些媽媽卻習慣性的抱怨,而且會將這些負能量傳遞給孩子。日常生活中,她們會埋怨孩子不聽話,抱怨自己的辛苦和勞累,好像全世界就她們最辛苦一樣。其實這樣的舉動,真的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其實會讓孩子自我懷疑,覺得是自己的出現,才導致媽媽這樣勞累。生活在抱怨中,相信孩子對生活也沒有期待,自然也不會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於是,他們就會變得安於現狀,將來很難有上進心,也很難有大作為。
3、習慣比較
那些覺得孩子喜歡“攀比”的媽媽,你們可曾想過,這些話壞習慣都是在不經意間,從大人身上學到的呢?“別人家的孩子”是很多媽媽的口頭禪,每次教育孩子時,都不忘作比較。可能媽媽的初衷是為了激勵孩子,希望他們可以向優秀的同學看齊,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
一直活在媽媽的比較下,會讓孩子變得極其不自信,而且很壓抑。時間久了,或許會認可媽媽的説辭,覺得自己就是不如別人,然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相信那一刻,媽媽一定會後悔自己的比較行為。
4、親力親為
有些媽媽的動手能力實在太強,孩子的所有事情,她們都喜歡親力親為,絲毫不留機會。看似是為孩子好的舉動,最後卻徹底摧毀了他們,因為太過勤勞的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一定都很懶惰。因為所有的事情,無需他們操心和動手,媽媽都會完成的井井有條。
試問一下,孩子連最起碼動手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怎麼可能學會獨立成長呢?幼年階段依賴媽媽是正常的,可是到了初高中階段,大多數孩子需要住校,沒有自理能力的他們,如何輕鬆的應對生活和學習呢?所以説親力親為不見得是好事。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呢?只需做好三件事
1、學會示弱
教育孩子時,媽媽一定要學會適當的示弱,尤其是男孩。這樣,才能讓他們變得更有責任心,然後成長為男子漢。因為示弱,會拉近親子間的情感,喚醒了孩子的責任和同理心,最重要的是鍛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2、開朗樂觀
做個心態樂觀的好媽媽,用積極的態度去引導孩子。家長會發現,他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再也不像之前抱怨,更不會試着逃避,而是積極的尋找解決方式。若是孩子也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生活中的難題都會輕鬆應對。
3、學會放手
給孩子機會,讓他們獨立去嘗試錯誤,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蜕變和成功。不要享受孩子的依賴,因為這樣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想要孩子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必須要做個“狠心”的媽媽才行。
總結
媽媽的性格,真的會傳遞給孩子不同的生活態度,所以做個開明的媽媽吧。不要去抱怨生活,更不要向孩子傳遞負能量,因為他們需要媽媽積極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