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孩子説“我不敢”時,媽媽的回應很重要,不要用“別怕”搪塞了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健康

在成年人的眼中,勇敢是褒義詞,可以讓孩子更具競爭力;與之相對,膽小則成了掛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被不斷地嘲諷和糾正。

可有的孩子就是天生膽小,而有的孩子是後天變膽小的,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孩子會離勇敢越來越遠,都和家長脱不了關係。

你知道娃為什麼會害怕嗎?孩子的世界,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衡量

有一個著名的小兔子實驗:心理學家讓小嬰兒和一隻兔子在一個房間裏,在嬰兒看兔子的時候,突然發出巨大聲響,嬰兒被嚇得大聲啼哭;把兔子拿走,等嬰兒情緒穩定後,再把兔子放在嬰兒面前。

幾次過後,嬰兒看見兔子就會大哭,對兔子產生恐懼,而不知道前面發生的一切的成年人,根本不能理解,嬰兒為什麼會被一隻兔子嚇得直哭,這和現實生活中,家長不理解孩子為什麼膽小,是一樣的道理。

有的孩子怕黑、怕櫃子、怕馬桶、怕小朋友……很多在大人看來很平常的事,可能在孩子心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早期教育中,當孩子説“我不敢”時,媽媽回應“別怕”,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

造成孩子膽小的因素,無非是這幾種,家庭教育的失敗佔了一大半

1.對環境缺乏認知,沒有生活經驗

三歲以下小寶寶膽小多源於此。比如:巨大的聲音、從高處掉下來、親近人離開、陌生人接近、疼痛等。

2.分辨不了現實和虛擬世界

隨着孩子年紀增長,想象力越來越豐富,在腦海中會出現書本或影視中的可怕場景,如牀底藏着一個怪獸。

3.後天的家庭教育的缺陷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恐懼的機會,和產生抵抗恐懼的能力,使孩子的認知受到限制,時間久了形成膽小的性格。

恐嚇孩子:很多家長以恐嚇、威脅的手段讓孩子聽話,如: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大灰狼會吃掉不乖的寶寶等。短期內會讓孩子聽從大人的命令,但從長久來看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墨守成規、內向、怯懦。

家長膽小:孩子正好奇地看小區裏的狗,家長害怕地把孩子抱到一邊,幾次之後孩子就會把狗與恐懼聯繫在一起,家長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讓孩子學會膽怯。

當孩子説“我不敢”時,媽媽的回應很重要,不要用“別怕”搪塞了

一、接納孩子的膽小

沒有人會無所畏懼,恐懼是人正常的情緒,成年人也有緊張、害怕的時刻:蹦極、一場重要演講、害怕的動物等,更不用説還未掌握自己情緒的孩子。

父母要做到接納、允許孩子的膽小,理解並給予支持,這樣孩子會從最親近的人身上獲得安全感,能夠緩解、減少恐懼。

二、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怕”經驗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無數次的初次體驗,對有些孩子來説,過於刺激讓自身變得不安、恐懼起來。

家長避免説些:“不要怕,你是大寶寶了”這類話,並不會打消孩子的恐懼,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安撫好他的情緒,傾聽他的想法。

可以嘗試説出自己相關的經歷和感受,孩子會很高興聽到父母也遇到了和自己一樣的問題的經歷,並學習父母的處理方法。

三、平時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挫折和傷害,是所有孩子成長中都要面對的兩個問題,大多數孩子害怕的背後是——無知——不知道怎麼面對、怎麼求助、怎麼説出來。

繪本是一個好選擇,不僅教會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學會勇敢地拒絕,由無知所引起的恐懼自然消失了。

人生不可能完美沒有挫折,而從小培養的逆商,是父母給予孩子應對生活中完美的能力。

四、遊戲模擬場景,提升勇氣

孩子通過遊戲能夠獲得平靜、力量和勇氣。

很多孩子被自己的想象所嚇倒。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發揮想象力,把自己變成強壯的勇士、擁有魔法的公主,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戰勝恐懼。

和孩子模擬繪本中的情景。繪本的知識學到了,現實中還是不會用,通過模擬,家長的示弱和引導,讓孩子產生自己擁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幾次後,現實中再遇到,孩子自然而然地知道如何應對。

膽小也好,勇敢也罷,都是孩子的一部分特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的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堅強,有的變得懦弱、畏縮,就看家長的教育方式是什麼樣子的了。

留言板話題:你家孩子膽小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