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中醫的千年騙局一箇中醫人的深度思考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最近這幾天,我看到有些讀者朋友,向我提出了心頭的疑惑。
這就是——濕氣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科學概念。
譬如下面這位讀者:
對此,我還仔細看了一下。和這位讀者一樣,對“濕氣”這一概念嗤之以鼻的朋友還真不少。
其中最典型的理論是:人體內大部分都是水。既然都是水,那肯定就是濕的呀!何必還捏出一個“濕氣”的概念呢?這就好比,指着一盆水説:“這盆裏怎麼這麼濕啊”?這不是廢話嗎?
好,接下來,我來論論這個濕氣,到底是不是科學概念。
首先説,身體裏的水分,和濕氣,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不可否認,中醫裏頭的濕氣,一定源於水。沒有水,哪來的濕?但是,兩者又不能完全劃等號。
中醫把濕氣,分為內濕和外濕。
外濕,即中醫所謂六淫之一,一般指的是長夏季節自然界的一種陰邪,性重濁而黏膩。它可以阻滯人體氣機的活動,脾胃的運化,令肌肉酸重疼痛、消化不良、大便不爽。比如説現在這個時候,全國多地有雨。這個時候,天地間就有濕氣。
其實,咱老百姓説的,更多的是內濕。
所謂內濕,它常常指的是人體的代謝垃圾。也就是説,由於脾運化失常,沒有辦法把吃進來的東西,全變成精微物質去有效吸收、利用,而剩下的那部分,就成了濕氣。
內濕還有別的形成原因。比如人體臟腑功能衰減,肺、脾、腎三大臟器代謝能力下降,導致水濕內積,形成了濕氣。
也有的,是肝鬱氣滯,或肺的宣發不暢,人體氣機失常,影響了津液的正常輸布,於是聚而成濕。
總之,這個濕氣,是人體代謝、運化過程失常的表現。儘管它源於水分,但是自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完全不等同於水了。
那麼,濕氣,看不見摸不着,它到底是什麼?
我跟你説,它就是一個態,一個勢,一個象。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一個女孩子,去相親。回來以後,家裏人問,感覺如何呀?
姑娘家一撇嘴,説:這人太瘦了,臉色蠟黃,人也不精神,説話軟綿綿的,一看就是個病秧子。我不喜歡。
接着,家裏人給介紹一個身材胖的。
但見面以後,姑娘家又説了:這人滿臉油,頭髮沒多少,都油滋滋粘在一起,人也不精神,肚子像孕婦,一看就不正常。我不喜歡!
然後,家裏再介紹一個。
這一次,姑娘高興了,説:小夥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有肌肉,長得精神,眼睛亮亮的,這個我喜歡!
好了,你看,這個小姑娘怎麼就知道第一個是病秧子,第二個是胖呆子,第三個才正常呢?她沒有經過化驗,沒有經過測量,她憑的就是對一個人整體的觀察和感受。也就是説,她看到的是一個態,一個象,一個勢。憑藉對這個整體的感受,她得出了結論。
同樣道理,中醫看一個人濕氣重,靠的也是整體觀察。當然,這個整體現象,也是一個一個細節組合起來的,比如説——
大便黏膩、不成形,利用馬桶衝不下去。
頭髮見少,頭油多,頭髮一束一束地被頭油粘在一起。
舌苔厚膩,白白厚厚的一層,刮不下去。
身材偏胖,脂肪多,肌肉少,身體軟綿綿的。
四肢沉重,不愛動彈,上樓梯的時候步伐沉重,走到一樓,六樓都聽得見。
不精神,嗜睡,腦袋反應慢,眼神呆滯,做什麼事情都沒興趣。
腹脹、胸悶、憋氣,或食慾不振,或食量大得嚇人。
你看,所有這些,就都是濕邪在一個人體內的細節表現。所有這些細節表現拼湊在一起,給人的一個外在的象,就是你有濕邪了。
濕邪上犯於心胸,或困阻於脾胃,或下注於腸間,或流注於四肢,或上泛於頭部清陽之地,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象。
這個象、態和勢,中醫術語講,就是症候。
其實啊,何止是濕邪這一碼事兒。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所有這些症候,都是由細節組成的象。因此,中醫症候學裏頭,採用主症、副症來概括各個細節,以及診斷標準。要不怎麼説,學習中醫必須有好記性呢。你得把所有這些都記住才行啊。
所以我説,我們不能因為組成人體的物質,大部分是水,就否定濕氣的存在。濕氣作為一個整體的象,是人體非正常狀態下的表現。濕氣不僅不是謊言,更是值得我們每個人 都要警惕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因素。
正因為中醫看到了濕的危害,所以才有了很多除濕的藥。比如蒼朮,健脾燥濕。比如陳皮,行氣燥濕。比如澤瀉,利水除濕。比如干姜,温肺化飲。比如車前,利尿除濕。而在辯證科學應用這些中藥以後,濕邪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化解、控制。
總而言之,濕氣,不是中醫的謊言,而是中醫理論下特有的一個概念。
不知道,我這麼説,大家看懂了沒有。
好,就談這麼多吧。歡迎關注“微門診”,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