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二胎後,大寶行為倒退、欺負二寶!平衡兩個孩子關係,學學郝景芳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健康

現在多數家庭生了二胎,願景是美好的,幻想着其樂融融的四人世界,實際上卻總是摻雜進不和諧的音符。

經常看到媽媽吐槽大寶排斥二寶的到來,二寶到來後,大寶各種作妖,讓家長懷疑當初選擇生二胎就是個錯誤。

@ 我呆萌幻:大寶是女孩,快40歲的時候,懷了二胎,是個男孩。高興地告訴大寶要有弟弟了,大寶説不要弟弟,要弟弟就不要她。

@ 多多媽媽:大寶總是吃醋,只要提到二寶就反問為什麼不提他。比如説二寶胖,大寶嫌棄沒説他胖。説二寶可愛,大寶抱怨沒説他可愛。

這樣的情況在大孩子身上也會有,廣東河源,一個8歲女孩離家出走,理由竟然是媽媽只打姐姐不打她,懷疑媽媽不愛她、不管她,認為自己犯了錯誤,非常傷心。

@ 蔓妹:大寶本來很乖,有了二寶之後,就會亂髮脾氣、大聲嚷嚷,二寶要幹嘛他就要幹嘛!

@ 別跟我玩眼神:老大和老二玩的過程中,老大總會欺負老二,不是伸手打就是伸腿踢,糾正過很多次也沒有效果。

@ 小周:有了二寶之後,大寶變化很大,經常嚷嚷我們不管她,遇到一點事就鬧情緒,以前會做的事自己也不做,説不會,還開始尿牀。甚至哭着説要打死小寶。

總結來説,要二胎,對大寶是最大的考驗,缺乏安全感、行為倒退、欺負二寶,所以大寶是最該關注的對象。

最近在看郝景芳的《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這本書介紹了關於家庭教育方方面面的內容,包括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父母的思維要進行革新、家庭啓蒙到底要啓蒙什麼、媽媽的成長,其中一個章節提到二胎家庭的問題。

郝景芳有兩個寶寶,大寶是女孩,二寶是男孩,相差三四歲。兩個孩子相處融洽,很省養育心。看了她的做法,有種醍醐灌頂、眼前一亮的感覺。

你看完之後,會發現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感覺,書中卻進行了專業解讀。她的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還會讓孩子感到多一個人愛他,讓我們來看看她到底是怎麼做的。

1、孕期不搞特殊,讓大寶接納二寶

意外懷二胎,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怎麼告訴女兒,最後還是直截了當,“媽媽肚子裏有一個小弟弟,你就要當姐姐了”,女兒起初一愣,隨後要摸孕肚。

平時的生活像往常一樣,對女兒的愛一分都沒有減少,女兒一起陪着看弟弟在肚子裏的孕育過程。

大部分孩子對生命是有期待的,不會無緣無故的排斥,那些排斥的孩子大多是受了大人的影響。

你有了弟弟,媽媽就不愛你了!

你當姐姐了,就要自己睡覺了!

你當姐姐,要學着照顧弟弟啊!

你是大的,好吃的要多留一些給弟弟!

諸如此類的叮囑,讓孩子感到弟弟妹妹就是來和他爭寵的,他會失去父母的愛,不得不瞬間長大,那種生長的痛,是大人無法感受的。

還有的懷孕之後,擔心大寶影響休息、傷害腹中胎兒,會讓大寶跟着爺爺奶奶。

大寶肯定會非常失落,弟弟妹妹還沒到來,就不能和媽媽在一起。那弟弟妹妹來了,媽媽更沒有時間陪伴了,所以不免弟弟妹妹心生恨意,為了宣誓自己的主權,就想盡方法阻止爸爸媽媽要二胎。

如果不搞特殊,就像沒懷孕一樣,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依然愛自己,弟弟妹妹就像是送給他的禮物,他會和爸爸媽媽一樣期待。

應採兒計劃生二胎的時候,Jasper不同意,擔心弟弟妹妹和他搶玩具,應採兒不再給他買玩具。Jasper反問媽媽“如果有了弟弟妹妹,你會給他買玩具嗎?”媽媽説會,Jasper問“我可以一起玩嗎?”媽媽回答可以。他理解表示想要一個弟弟妹妹,原來弟弟妹妹是可以給他帶來好處的。

2、公平對待孩子,是讓兩個孩子有各自專屬感

強調獨特性和專屬感,不能陪姐姐睡覺,就給姐姐重新裝修了房間,讓分牀睡是一種“升級”而不是“降級”。設立專門陪伴姐姐的時間,一起聽音樂、聊天,陪睡着。週末用更長的時間陪伴大寶。

我們常常説一碗水端平,一碗水很難端平。為了公平,如果你買同樣的衣服、玩具,兩個孩子並不一定都喜歡。給孩子買禮物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沒走進孩子心裏去,孩子不需要、不喜歡,就相當於沒買,孩子也會感到你不愛他。

心理學家説,兩個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公平,而是更需要獨屬於他自己的專屬感,每個孩子都需要單獨和父母相處的時光。

兩個孩子年齡不同、性格喜好不同,只有給予符合年齡的愛,投其所好,孩子才會感到被愛。

我們家兩個寶寶相差11歲,兩個孩子都需要擁抱,但需求是不同的。大寶想要媽媽擁抱是因為他想獲得力量,二寶想要媽媽擁抱是為了獲得安全感。從而給兩個孩子的擁抱方式也不同,抱大寶會拍拍他的背,抱二寶就橫抱在懷裏了。

大寶喜歡電子零件,只要放手讓他買喜歡的零件,他就認為得到了父母的關注和信任。二寶不需要買玩具,大寶玩過的玩具、給他做的玩具他都視若珍寶。沒必要給二寶買電子零件,也沒必要花同樣的錢給二寶買禮物。

書中一句話説的很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最珍貴的。

3、大寶沒有義務被動懂事

兄弟姐妹之間,謙讓也好,分享也好,並不是非做不可的義務,如果孩子不願意,也是正常的。

如果大寶關心二寶,那不是理所應當,而是因為大寶良善。

當善意被看見,被珍視,才更容易延續。

有了二寶之後,大寶們就被要求懂事,以後要給二寶做榜樣,要學着照顧二寶,要讓着二寶。憑什麼呢?二寶又不是給大寶生的,為啥要給大寶綁上精神枷鎖。

大寶也是個寶寶,同樣需要父母呵護和疼愛,他能做好自己就是讓父母省心了,沒必要承擔照顧二寶的責任。

如果總是強調大寶為了二寶好好表現,他就失去了內在的原動力,本來為自己而活,成了為二寶而活,內心壓力突增,反而會出現逆反心理,有不好的表現。

如果總是強調大寶應該為二寶做出犧牲,就是把大寶推到了二寶的對立面,讓大寶感到二寶可恨。如果沒有二寶,自己就是父母的掌中寶,有了二寶,自己就要受壓迫。

人之初,性本善,大寶接納二寶,他會發自內心的喜歡,想辦法讓二寶開心。他的做法可能會比較幼稚,也很可能不被二寶接受。

我們要注意甄別,大寶惹二寶哭,不一定是在欺負二寶,可能是哄孩子的方法不對,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當我們善於發現大寶的友善時,積極引導,大寶對二寶的好會越來越多。

4、讓大寶感受到二寶的愛

父母調節大寶和二寶關係的時候,也學不需要很複雜的安排,只要能想辦法讓大寶感受到二寶喜歡自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大寶畢竟是孩子,很喜歡二寶,但是表達方式有問題,反而會讓二寶哭鬧起來。父母感到大寶在欺負二寶,大寶反而很受傷“我明明在對他好,想和他玩,他卻不喜歡和我玩!”

有媽媽講大寶總是欺負二寶,很多時候都是誤解了。

拿我家例子來説吧,大寶很喜歡二寶,看到二寶就想抱他,抱起他後,總是抱的很緊,二寶感到不舒服,掙扎着逃離。

大寶認為二寶不想讓他抱,不喜歡他,氣得打他屁股。二寶“哇”大哭起來,我們不分青紅皂白把大寶訓一頓“你怎麼打他呢?他還這麼小!”大寶生氣地摔門而去“你就是偏心眼,是他先不和我玩,不是我先打他!”

大寶內心也很委屈,明明想做好事,卻當成驢肝肺。

後來發現這個特點,在大寶抱二寶的時候,就跟他説“你温柔一點,弟弟就高興了!”果然如此,大寶也慢慢掌握了技巧,二寶開始不害怕了。

二寶很喜歡舉高高,大寶力氣大,舉起來很輕鬆,我們就提議讓大寶舉二寶,二寶興奮地開懷大笑,兩個人的關係在此時也達到了頂點。

二寶經常喜歡要一些小動物玩具,大寶就給他打印很多,二寶如獲至寶,到哪裏都抱着。大寶因為被二寶喜歡,有種價值感爆棚的感覺。

二寶也確實很為大寶着想,當大寶學習的時候,他不敢播放大聲的音樂,還自我批評説“哥哥在寫作業,你怎麼打開音樂了呢!”

結語

有了二寶之後,大寶會變得行為怪異,正是他尋求關注的表現,不是他突然變壞了,而是家長對他的關注減少,給他的壓力加大,讓他感到有危機。

其實,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就是家長平衡兩人關係的問題,家長如果做到一視同仁,讓每個孩子有專屬感,不強迫大寶懂事,想辦法讓二寶喜歡大寶,也讓大寶感受到被喜歡,兩人的關係就會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