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將至,意味着陽氣漸止,陰氣漸生,陰陽開始轉換。儘管立秋後,還有秋老虎,氣温不會立刻降下來,但晝夜温差開始顯現,早晚比較涼爽,有風拂面,神清氣爽。
立秋以後,最大的變化在於,高温依然延續,但潮濕多雨的情況,可能會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長時間的乾旱少雨,秋燥現象普遍。所以,進入秋天以後,要注意養生,避免高温乾燥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從喝茶的角度來説,立秋以後要注意結合身體變化,尋找適合的茶,這樣才能更好地養生。那麼立秋後養生該喝什麼茶呢?
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記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立秋以後,陰陽二氣開始轉變,陽氣收,陰氣生,所以立秋養生要養陰。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茶性寒涼,因為它沒有經過發酵程序,所以最鮮嫩,但茶葉的刺激性也最大。白茶茶性微涼,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轉化後,茶性更加接近於平和正中,老白茶的刺激性很小。黃茶經過一道悶黃工藝,屬於微發酵茶,茶性比綠茶要偏平和一些,但總體還是寒性,刺激性不大不小,相對來説比較小眾。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發酵程度從20%到70%之間,有輕有重,茶性也從涼性轉向平和,尤其是重焙火的烏龍茶,茶性不偏不倚,中正平整,刺激性很小。紅茶是全發酵茶,在製作過程中已經完成發酵程序,茶性得到徹底改變,温熱為主,刺激性很弱。
普洱茶要分熟普和生普,熟普整體上茶性都十分温和,沒有太多刺激性。生茶則不然,剛製作完成的普洱生茶,茶性與綠茶相似,屬於寒性,刺激性較大。但是經過多年存放轉化,生茶的茶性會由寒轉熱,由涼轉温,就沒有太多的刺激性了。黑茶也是一樣,新茶茶性寒涼,經過轉化後茶性温和。
立秋後,身體中的陰氣會逐漸生長,虛寒之氣鬱結,但秋老虎天氣仍在,秋燥現象明顯,陰陽糾葛,此時喝茶,應該以茶性平和的茶為主。一方面,可以茶性刺激小,不會加重秋燥現象,另一方面,可以補充水分,改善循壞。
所以,立秋後最適合的茶是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最為中正平和,沒有多大的刺激性。另外,老白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存放三年以上的老白茶,經過充分轉化,已經變得平和温暖,多喝對身體有好處。
如果體質偏寒,秋冬季節是不建議喝綠茶的,黃茶也不要喝。這兩種茶總體偏寒,刺激性大,不符合養生之道。另外,立秋後,紅茶也可以喝,但更建議喝老生茶,道理是一樣的。
總而言之,立秋後天氣不會立馬涼下來,但是早晚會變得涼快,晝夜温差大,要注意防暑降温,也要注意突然來襲的寒潮,喝茶以自己身體狀況為前提,選擇最合適的茶,才是養生喝茶。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在下面留言,説説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