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必須知道,無論是西洋參還是黃芪,都是藥材;既然是藥材一定是在醫生看過後,根據具體的症狀或病症,才能決定是否使用,用哪一個,用多少。
有人説,這不就是保健品嗎?
或許您可以把西洋參和黃芪看作保健品,但這種所謂的保健品,首先是藥,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健品。
比如我們常説的一些正規的保健品魚油、輔酶Q10等等;只要吃的不過量,一般都沒事,沒有什麼副作用。
但是如果您也認為西洋參和黃芪是簡單的保健品,那您就錯了。因為西洋參和黃芪適應不同的體質和人羣,需要經過辨證論治後才能決定敢不敢使用。如果自己冒失使用,必然會在一些人身上出現副作用,甚至毒副作用。而傳統意義的保健品,比如魚油、輔酶等,本身對於人體,沒有副作用,所以一般不必經過醫生建議後就可服用。
那麼西洋參和黃芪雖説都有補氣之功效,但是也是有區別的;説一個簡單問題,您又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氣血呢?所以還得先看醫生後,再決定敢不敢使用。
西洋參,顧名思義,就是西洋的人蔘,這個西洋在這裏指美國和加拿大,也叫花旗參。也就是加拿大或美國產的這種人參叫西洋參。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
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功效。
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 煩倦,消渴,口燥喉幹。
用量3~6g。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治肺虛久嗽,失血,咽乾口渴,虛熱煩倦。
現代藥理研究,有文獻報道稱,西洋參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保護心血管系統 、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活力等作用。當然,這些所謂的作用,我們看看而已就行了;因為一方面這些研究只是研究,並不是所有的研究可信度都很高。另一方面開始我就説了,這是藥,必須醫生建議後才能吃。至於這些功效對於健康人來説,意義不大;對於患者來説,必須在正規指南推薦的治療的基礎上,或在正兒八經的中醫大夫看過後才能決定能不能配合使用。
服用西洋參的人,儘量不要喝茶喝咖啡,同時不建議吃蘿蔔,對藥效都有一定的影響。
有的人服西洋參後,會出現畏寒、體温下降、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也有的會發生痛經和經期延遲;還有的會發生過敏反應,上下肢呈現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癢異常,停藥後,水泡可自行吸收消退。
如果藥不對症,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如果身體有熱症,諸如口乾煩躁、手心發熱、臉色發紅、身體經常疲乏無力,使用西洋參類補品可以達到調養的目的。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者有水腫等症狀,就要避免服用西洋參類補品,以免病情加重。
所以,一直強調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黃芪甘,微温。
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藥典推薦日服用劑量為:9-30g。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脱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強心,協助降血壓、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勞、抗病毒、鎮靜等作用。黃芪富含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調節血糖含量。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研究,需要進一步臨牀證據。
西洋參和黃芪,雖然都能補氣,但西洋參重在補氣養陰,用於氣虛陰虧;而黃芪重在補氣固表,氣虛乏力。
作為普通人,如何判斷我們是哪一種氣虛呢?中藥更為講究,更為複雜。西藥治病相對簡單,比如只要是確診的冠心病,沒有禁忌就必須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但中醫藥不同了,就算是冠心病,先得分型,根據不同的症候羣,辨證論治後,每個人的方藥都可能不完全一樣。相對來説中藥更多個性化,個體化;而西藥更為普遍化,通用化。
當然中西藥的特點,各有利弊,沒有具體的好壞之分。原則很簡單,藥要在好醫生手中才能發揮最好的最大的功效,才能治病。
能治病的藥就是好藥,我不管它是中藥還是西藥。
但不管中藥還是西藥,不管西洋參還是黃芪,都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才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