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着媽媽反覆問着。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説:“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
小靜捧着手機,盯着屏幕裏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着,看都沒看媽媽一眼。
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
當笑笑也和小靜一樣,追着媽媽要手機玩的時候。
笑笑媽媽卻回答:
“媽媽帶你去遊樂園吧,你不是老想去玩。”
笑笑沒想到媽媽會這麼回答,開心的跳了起來。
“有媽媽的陪伴,還能去遊樂園,這可比玩手機好太多了呢。”
笑笑心裏這樣想着。
孩子到底是要手機還是要陪伴呢?
媽媽們想要手機成為孩子親近的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嗎?
這可能取決於媽媽們的回答。
是的,媽媽的回答裏藏着和孩子的關係!
01“隨你玩”的疏遠
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曾説過:很多家長懶,把手機丟給孩子,來解放自己的時間。
正是家長懶得陪孩子,才讓孩子手機“成癮”!
有的家長覺得,手機就像他們的一個分身,甚至對付哭鬧的孩子,比他們的嚴厲教育還管用。
所以,很多家長,屢試不爽,總會一口答應孩子玩手機的請求。
久而久之,孩子和手機越來越親近,和家長越來越疏遠。
而這一切卻都源於家長的一句:“你玩吧”。
很多家長把手機當成管教孩子的工具,讓手機分擔自己的責任,但其實手機也在分走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和愛。
試想,當孩子慢慢對手機上癮,影響學習,甚至學壞,家長還會覺得輕鬆嗎?
手機不僅有輻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讓孩子沾染不良風氣。
手機裏的世界,紛繁蕪雜,家長尚且容易沉迷,更何況沒什麼自控力的孩子呢?
就像很多孩子拿家長的錢去打賞主播,或者瘋狂購物……
等到一連串問題出現,家長才幡然醒悟,會不會為時已晚?對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加以管控,不能讓孩子沉迷其中。
在面對孩子玩手機的請求時,家長不可為了一時“清閒”,隨意答應。
可見,一句隨意的回答,既會造成親子關係疏遠,也會引發一系列家庭問題,賠了夫人又折兵。
02“我陪你”的親近
《少年説》中有一期,小學生葉子健站在高台上,流着淚説道: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們。
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裏?
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原來,不是手機奪走了我們的孩子,而是我們拱手把孩子讓給了手機。
其實,孩子並不是非依賴手機,只是孤獨罷了。
當你説要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便不再孤獨,甚至更加滿足。
家長這樣的回應,不僅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關注,還讓孩子遠離手機,增進親子關係。
當家長給孩子很多陪伴的時候,孩子不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會和家長更加親近,還會樂觀開朗,懂得辨別好壞。
在孩子想玩手機這件事上,不同家長的回答,會養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03陪着你,也陪着我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也很需要孩子的陪伴。
孩子就像淨化器一般,能幫家長過濾掉成年人的“一地雞毛”。換句話説,你陪孩子的時候,孩子也在陪着你。
陽光照耀下,孩子期待你陪他讀書,而你也因為有他的陪伴而平靜;
萬家燈火中,孩子期待你陪他吃飯,而你也因為有他的陪伴而踏實;
漫天紅霞時,孩子期待你陪他玩耍,而你也因為有他的陪伴而快樂。
你看,陪伴是雙向的,是家長和孩子加固關係的橋樑。
那麼,當假期來臨,尤其是孩子想玩手機的時候,媽媽們是否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回答呢?
“寶貝,媽媽陪你讀書吧!”
“寶貝,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項新技能好嗎?學會可是很酷的呢!”
“寶貝,讓我們一起看一部電影吧。”
“寶貝,你喜歡媽媽陪着你嗎?媽媽很感謝,你能陪媽媽呢,以後,讓媽媽也加入你的世界吧。”
愛是最不需要理由和藉口的。
愛孩子,就會陪伴孩子。
愛孩子,就不會讓冰涼涼的手機代替自己,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温暖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