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幾乎都會犯錯誤,只不過孩子相對於大人來説犯的錯誤更多,並且犯的錯誤基本都是小錯誤,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犯錯與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小男孩商場冒失打翻粥碗,媽媽“冷眼旁觀”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媽媽的做法值得廣大家長們借鑑。
一個小男孩和媽媽去逛商場,路上餓了想吃東西,媽媽就給他買了一份粥。但孩子剛喝幾口就不想喝了,秉着不浪費糧食的原則,媽媽堅持讓孩子自己打包帶着。但沒走多遠,孩子就不小心打翻了手裏的碗,粥全都灑到了地上。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媽媽既沒有拉着孩子馬上走掉,也沒有幫孩子收拾整理地上的粥和碗,而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
雖然有商店的人走過來説會有保潔人員來打掃,但這位媽媽拒絕了,並表示:“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擔。”
小男孩的反應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既沒有覺得委屈,也沒有撒手不管,而是立馬跪在地上用紙巾擦乾淨自己打翻的粥碗,扔到垃圾桶後才和媽媽離開了。
小男孩的反應完美地體現出了自己的教養,而媽媽的反應也彰顯出了自己教育有方。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誇讚:“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教!”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冷眼旁觀”有哪些好處?01讓孩子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小孩子都很淘氣,時常會因為冒失而搞砸一些事情。有些父母會立即幫孩子處理,因為他們覺得不是孩子的錯誤,而且孩子沒能力自己處理。
每次都由父母來收拾爛攤子,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總是喜歡推卸責任,長大後犯了更嚴重的錯誤,父母也挽救不了。
如果是孩子之間的打鬧等小問題,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除非是偷東西、破壞公共財物等原則性問題,父母不要過多幹涉。
02讓孩子學會反省、減少錯誤
還有的父母不管前因後果,先臭罵孩子一頓:“你怎麼那麼不聽話!”“你就不能安靜待著?”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不但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尤其是孩子自認為自己沒做錯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我沒有做錯,你憑什麼罵我!”,於是,孩子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跟父母對着幹。
因此,家長應該先了解清楚情況再進行教育,有時候家長越沉默,孩子內心反而越愧疚。比起責罵孩子,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反省,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03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家長冷眼旁觀不插手,表面上看會覺得父母過於冷漠,對孩子不負責任。其實,父母“冷處理”是一個管教孩子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也是一種“自然後果懲罰法”,如例子中的小男孩打翻粥碗,意識到媽媽不會幫自己處理,如果他不自己處理乾淨,就得承受路人“譴責的目光”。
因此,父母培養孩子責任感從放手做起。沒有人不會犯錯,每個孩子都是從犯錯誤、改正錯誤之中成長起來的,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知錯就改。
父母對孩子“冷處理”也要講究方法當然,父母的“冷處理”要結合事前引導和事後教育一起,否則你的“冷眼旁觀”就會變成不負責任。孩子不知道父母為什麼對自己不管不顧,反而只會哭鬧不止,令人束手無策。
事前引導:指的是父母平時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比如父母自己打碎了杯子、弄倒了垃圾桶,肯定會自己收拾乾淨。但是光收拾還不夠,還要讓孩子到跟前接受教育,比如“你看媽媽弄倒了垃圾桶,就要重新打掃,那你自己弄亂了鞋子,是不是要放回原位?”
長此以往,父母用良好的言行給孩子形成一個“自己做錯的事情自己處理”的意識,就能引導孩子逐步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事後教育:父母冷眼旁觀地看孩子自己收拾了以後,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比如誇讚孩子做得對,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不可怕,改正錯誤就能得到誇獎。
其次,還要引導孩子學會反省自己做錯事的原因,比如“為什麼會打翻粥碗?是不是走路不看路,或者動作幅度太大,手上沒拿穩?”找到原因了以後,教導孩子下次要注意看路或者抓緊手中的物品,不要冒失莽撞,以免給別人造成困擾。
長此以往,父母就能夠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在為人處事方面有教養、高情商,善於考慮他人、共情能力強的人。
説給父母聽: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孩子是永遠不犯錯的,有的孩子知錯就改,有的孩子屢教不改,關鍵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也不代表這樣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只要孩子願意去改正錯誤,那他仍然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