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 侯佳欣)“今天早上醒來心撲通撲通地跳,慌得很,頭有點暈,像是腳下踩着棉花似的。感覺不對勁,我就找了醫生,希望能讓他們來幫我看看!”82歲的王奶奶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沒隔幾分鐘醫生就過來了,給我檢查了血壓、血糖等。這裏不僅是養老院,更是衞生院,有個頭疼腦熱方便極了。

王奶奶所説的地方正是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慢病康復與醫養融合服務中心。果園鎮坐落於長沙縣中部,是一個面積不到70平方千米的小鎮。2019年,這裏的養老院裏僅入住了80餘名老人,其中半數以上需要長期的醫療支持,但大多數外出就醫時都需要護工陪護,而護工的數量有限,“就醫難”、“難就醫”成了入住養老院老人迫在眉睫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果園鎮衞生院院長王湧江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湖南省長沙縣果園鎮慢病康復與醫養融合服務中心。受訪者供圖

“果園鎮常住人口為23849人,其中老年人為4257人,失能半失能對象179人,老年羣體是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在基層醫療機構,如何落實好基本公共衞生,如何更好的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如何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王湧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當時我就在想,我們得扭轉這種思路,病人行動不便,但是醫生可以行動。等不來病人,我們就要出去尋找病人。哪裏最需要醫療服務,我第一個就想到了養老院。

於是,在多方努力下,果園鎮衞生院被“嵌入”敬老院,形成“兩院一體”的新發展模式。短短几年間,這種模式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國“躥紅”,不僅被列為湖南省鄉鎮衞生院的醫改典型案例,更是被寫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關於推廣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典型經驗的通知》進行全國推廣。

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果園鎮衞生院醫務人員在醫養融合服務中心為病人診治。受訪者供圖

紮根基層數十年,王湧江深知老百姓就醫和養老的難處,結合當地自身發展情況,最終才有瞭如今的“果園模式”。

“‘果園模式’將養老院與衞生院結合,但不同於傳統模式在醫療機構內增添康養服務,我們是將衞生院‘嵌入’養老院,這樣不僅能讓養老院中的老人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也能讓衞生院中的醫生實現就近檢查、就近治療。”王湧江説,如今服務中心內所有牀位均已住滿,新的院區正在建設當中。

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果園鎮衞生院院長王湧江(左二)在為患者查體。受訪者供圖

王湧江也提到,並非所有老人都適合在養老院裏生活,針對在家養老的這部分老人,“果園模式”也有辦法。我們提供“互聯網+”醫養結合服務。附近的老人有個頭疼腦熱,就可以用手機在線“點單”,家庭醫生團隊會在約定時間內提供上門服務。

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果園鎮衞生院醫務人員上門給患者進行電針治療調試。受訪者供圖

“我父親也是一名醫生,30多年的行醫生涯裏,他曾無數次揹着藥箱走街串巷為鄉親解除病痛,提供的就是上門服務。”王湧江稱,現在診療設備和技術比起以前好太多了,更應該把被動提供服務變為主動,讓基本診療服務走進居民家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家鄉鎮衞生院的變革:從等病人來到尋病人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