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中華文化中孕育了“相夫教子”這樣一個詞彙,並且將這樣一個詞彙根深蒂固地種植到中華子孫的腦海裏。很多父母都認為父親的職責便是賺錢養家,而母親的職責就是照顧家裏人的生活起居和孩子的成長。但是這種説法其實忽視了父親對孩子作用。讓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便會不僅僅依賴母親還會關注父親,也會在父親身上去尋找一些男性該有的特製,甚至會學會堅強。若是父親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性格中便會缺少堅強的成分。
美國著名的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指出,與母親相比較而言,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會把孩子的教育重心放在細枝末節上,爸爸們會讓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成長。這種“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或者是説“自由式”的教育方式,會迫使孩子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訓練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技巧。由此,孩子的意志品質以及面對困難的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鍛鍊。
其實,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侷限在智力方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和情感的形成與發展也都會受到父親的影響。如果爸爸們很少與孩子進行接觸,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發育速度會變慢一些,肢體平衡能力也會相對較差。另外,對於那些缺乏父愛的孩子來講,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孩子也很容易變得怯懦,而且自尊心也不夠強大,情感的自控能力也是比較差的,專家把這一系列的現象稱為“缺少父愛綜合徵”。
既然父親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那媽媽們不妨邀請孩子的爸爸參與到教育中來,讓其把男性特有的獨立、果斷、勇敢、堅強等好的特質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性格上更加堅強勇敢,同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温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