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的養生經:“飯後三顆棗,山藥不能少”,怎麼吃才有益?
百歲國醫大師路誌正的養生心得就是:“飯後三顆棗,山藥不能少。”
路老的吃棗方法,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了。今天來介紹山藥,山藥吃對了,能給身體帶來不少好處。
秋冬季節上市的山藥,也正是秋養肺、冬養腎的佳品。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山藥怎樣吃,才能對身體好。
山藥的“波折人生”
山藥原名叫“薯蕷”。這個名字,更符合它的“氣質”,因為它屬於薯類。
後來,因避諱唐代宗的名字“李豫”,而改成了“薯藥”。
誰曾想,又因宋英宗名叫“趙曙”,又不得不改為“山藥”。
幸好封建制度被破除,否則,民國時期又要為了避諱大總統名字,不知要改成啥名呢。
經常吃山藥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山藥能補益先天,又能資助後天,還能入手太陰肺經。既能補其不足,又能清其虛熱,維護的是人體的上、中、下三焦,是很好的食療保健之食物。
李時珍説它能“益腎氣,脾胃,化痰涎,潤皮毛”。又説“食薯蕷可以闢霧露。”
秋天養肺,冬天養腎,秋冬天干燥,也確實需要潤一潤皮毛。深秋時節,更深露重,霧氣繚繞。而山藥又是秋冬天開始採挖的食物,這山藥來得正是時候啊。
脾虛不能亂吃山藥
經常有家長向我諮詢,孩子胃口不好,不愛吃飯,是不是脾虛了,是不是應該吃些山藥?
小兒都是“三髒不足,兩髒有餘”,即肺、脾、腎臟不足,心、肝臟有餘。小孩脾虛是普遍現象,但不愛吃飯,可能是脾虛,也可能是食積;脾虛又具體分為脾氣虛、脾陰虛、脾陽虛,各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山藥是滋陰的,孫思邈的著名弟子孟詵説,山藥“助陰力”;李時珍也説它“強陰”,山藥入的是手、足太陰經,是偏於補陰之物。
所以,山藥更適合陰虛的體質,比如舌頭紅而無苔或少苔,不愛喝水,甚至會出現一些乾燥或上火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吃山藥才是有好處的。
陽虛體質不適合吃山藥,尤其痰濕較重時,更不適合吃山藥。
所以,不能一説到脾虛,就去吃山藥。
山藥的道地產地
山藥的品種很多,鐵棍山藥是其中的佼佼者。鐵棍山藥中,又以出產自河南焦作一帶的品質更佳。
古時,河南焦作一帶,稱為“懷慶府”,所以,這裏出產的山藥被冠以“懷山藥”之名,也被簡稱為“懷山”。而“淮山藥”、“淮山”,只是“懷”的誤傳。
焦作的鐵棍山藥,又以温縣的更好。温縣的鐵棍山藥,又分為沙土鐵棍和壚土鐵棍,即種植山藥的兩種不同土質。其中,壚土鐵棍山藥品質又更勝一籌。
因為壚土土質較堅硬,山藥生長時受到的壓力大,所以,壚土鐵棍山藥“身形苗條”,不是很粗壯,而且長得彎彎曲曲的,不如其它山藥那麼筆直。
山藥應該怎樣吃?
1、不能生吃首先,山藥不能生吃。山藥的黏液裏含有植物鹼,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皮膚較敏感的人,碰到山藥的黏液,就會過敏,皮膚紅癢。
植物鹼不僅能刺激皮膚,也會刺激胃腸道粘膜,引起腹痛、腹瀉等腸道不適。所以,宋代著名藥物學家寇宗奭説,山藥“生則性滑”,就是説生吃山藥會滑腸,也就是拉肚子。
但是,植物鹼在高温下被破壞,煮熟的山藥一般就不會過敏了。
2、幹蒸山藥可蒸、可炒、可煮,已百歲高齡的國醫大師路誌正的吃法,是幹蒸。
也就是將山藥洗淨,帶皮放到蒸鍋上蒸,蒸大約20-30分鐘,再燜15-20分鐘,然後取出,去皮,就可以吃了。這樣蒸出來的山藥,原汁原味,香甜粉糯,很好吃。
但是,蒸山藥不能多吃,多吃會滯氣。有些人自覺脾虛,聽説吃山藥有益,就吃了很多山藥,結果不但沒好處,反而消化不良,肚子脹得很,連連放屁,排便也不順暢了。
寇宗奭也説了,山藥“熟則滯氣,只堪啖耳”。
山藥不宜反覆蒸煮,所以,最好現吃現蒸,吃多少蒸多少。
3、曬乾再吃寇宗奭還説,“入藥貴生幹之,故古方皆用幹山藥。”
孟詵説,“熟煮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並佳,幹之入藥更妙。”
煮熟了拌上蜂蜜一起吃,或煲湯吃,或研成粉再吃,都是好吃法。但曬乾的更妙。
山藥曬乾的過程中,植物鹼被破壞了,所以減少了過敏的問題。幹山藥也更方便儲存。
從性質上説,山藥滋陰,新鮮山藥更容易滋生痰濕,幹山藥性質更平和,長期食用,選幹山藥更好。
但挑選幹山藥要注意,山藥自然曬乾,不是雪白雪白的,而是米白色,或米黃色。鐵棍山藥曬乾,截面也不是光滑的,而是有明顯的顆粒狀,表面可能還會有些許棕色或淡黑色的小斑點。這才是正常的幹山藥。
幹山藥吃之前,先用水浸泡,將它泡軟後,再用來煮粥、煲湯、打豆漿。
山藥食譜
1、枸杞山藥粥材料:枸杞,幹山藥,粳米或小米(黑米也可以)。
先將幹山藥泡軟,清水沖洗一遍,切丁或撕成小塊,放到淘洗過的米里,加水一起煮粥。待粥快煮好時,再加入枸杞,煮2-3分鐘即可。
枸杞有淡淡的甜味,可以不加任何調味料。喜歡甜食的朋友,可以酌量加入冰糖調味。但枸杞、山藥都是滋陰的,本身就容易生痰,再加糖,濕上加濕,所以,原汁原味更好。
2、陳皮山藥粥材料:黨蔘(或人蔘),陳皮,山藥,薏仁,粳米或小米。
先將山藥泡軟,薏仁也浸泡2小時左右,否則不容易煮爛。將黨蔘、山藥、薏仁和米一起下鍋,加水煮粥。
陳皮浸泡30分鐘,再撈出,剁碎。等粥快煮好時,再把剁碎的陳皮放到粥裏,攪拌均勻,再稍微煮一下即可。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鹽或糖來調味,也可以什麼都不加。
山藥最大的兩個缺點,一是滯氣,一是生濕,而陳皮理氣,薏仁祛濕,這樣煮粥,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3、山藥薏仁芡實粥材料:山藥、薏仁、芡實,粳米或小米(黑米也可以)。
把三種材料浸泡1-2小時,黑米也可以浸泡1-2小時,更容易煮爛。如果放到高壓鍋或高壓電飯煲裏煮,可以不用浸泡。按正常程序煮粥即可。可以加少許冰糖調味,也可以原汁原味。
薏仁和芡實作用雖好,但味道不是非常怡人,甚至有人覺得難吃。煮的時間長一點,煮得爛一點,才能把薏仁和芡實的香糯味道發揮出來。除了口感略微有點粗糙,沒什麼大毛病。
如果小孩太小,消化不好這些食物,用來煮水喝也一樣有好處。
以上三種搭配,可以將米換成黃豆、黑豆,浸泡軟後,一起放入豆漿機或破壁機中打成豆漿,也是極好的。
4、蓮子山藥排骨湯材料:蓮子、山藥、黨蔘、大棗,排骨。
將排骨剁成小塊,焯水後,放入砂鍋,再加入蓮子、山藥、黨蔘和大棗,大棗要撕開,不用去核。再加入3片生薑、倒入2勺米酒或料酒,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煮2小時。關火前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排骨也可以換成筒骨、扇骨等。老火靚湯滋補力更強,嘌呤含量也較高,不宜經常喝。如果想多喝幾次,可以縮短每次的燉煮時間,大約45-6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