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孩子有老師教導,有家長呵護,對學習還是叫苦連天。他們不曾想到,在這個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裏,有些人連走進教室的機會都沒有,卻依然堅持學習。
在河南平頂山,有個女孩名叫李偉嬌。她因疾病致殘,被鑑定為肢殘一級,自幼就在輪椅上度過。她從未進過校園讀書,小時候只有父親在家靠着一本字典教她認過字,可是她沒有因為自己有限的條件,停止學習。
而立之年的她,還通過自學電腦做了一名網絡雲客服,不僅靠自己的雙手撐起一個家,也給自己開闢了一條生命的希望之路。
沒有那個孩子比李偉嬌的條件更差了,很多孩子都生在蜜罐裏,因為沒有經歷過生活,家長的苦口婆心,都感動不了他們。
家長們與其每天擔心孩子成績,為孩子將來焦慮,不如珍惜當下,靜下心來,在實際行動中,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
首先,要讓明確孩子學習的目的,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全靠自己。
孩子在小的時候,還會常説“我想當科學家”,“我想當老師”,可是孩子年齡增大,反而忘了自己的“初心”,沒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方向,學習就會枯燥無味。
以前一個家長講過,她每天都嘮叨生活不易讓孩子要好好學習,孩子也見過父母的辛苦操勞,但努力了幾天又忘了,父母繼續嘮叨久而久之孩子就麻木了。父親便提出一個去公園賣玩具的想法,孩子感覺很新奇刺激就答應了。爸爸擺好攤後,告訴他,這裏是進價200塊錢的玩具,只有全部賣掉才不會賠錢,那一天真的給孩子好好上了一堂課,從興奮,失望,遭受白眼,到城管來趕的落荒而逃。他自己説,受到了從沒受到過的委屈。沒真正體驗過從不知道有些生活這麼艱辛,回來後馬上就投入學習當中了。
父母用這種方式告訴他比起學習生活更不易。你將來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全憑自己。
當孩子明確了學習的目標,自然能承擔一些困難和挫折,反而更能主動的去探索知識。
其次,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上經常會説,“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其實明明在心裏,對孩子很多方面都很認可,口中卻總是不耐煩的説出這些,不僅令孩子反感,還會打擊了他的自信,樹立自信需要很久,摧毀卻只需要一刻。當罰則罰,也適當的用一些鼓勵教育,不要吝惜對他的讚美,特別是一些不善言辭的孩子。
我們有時發現,越是經常受到老師表揚的孩子,表現會越來越好,如果一個孩子經常在批評中度過,慢慢就會呈現“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被貼上“標籤”後,很難在找到學習的樂趣。
再次,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工作忙,也不能忽視孩子的教育。
老師們總是強調,想要培養孩子看書,那麼自己就拿起書來看。孩子長大就是一個模仿家人的過程,原生家庭各方面對孩子的影響都是貫穿一生的,父母做了什麼,孩子自然就學着什麼,我們每天在訓導孩子多看書時,自己卻手機電視不離手。
而有的父母總説忙,但沒有一個人會忙到連幾分鐘的時間都沒有,抽空在家與孩子面對面溝通,或者打電話與孩子聊聊學習情況和學習方法。努力的父母,其實更容易培養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只是我們經常以忙為藉口疏於引導孩子而已。
總之,與其我們想努力地給孩子留下多少物質,不如培養孩子自主的學習能力,這將是他一生用之不竭的財富。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不斷的進步,一直不被社會拋棄。
我們更要讓孩子知道,學習不只存在於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當中。學習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