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送女兒去上學,在電梯裏遇到這樣一位媽媽
看見兒子鞋帶沒繫好,就咆哮着:“鞋帶鬆了,你看不見嗎?是不是眼睛瞎了!”這句話剛説完,又開始大吼:“衣服上去哪裏弄的泥巴,你一天能不能不要那麼混賬!”孩子繫了鞋帶,又趕緊拍拍衣服上的泥巴,才拍了一下,媽媽又開始放大分貝的説:“作業本子帶齊沒有!一天不是這樣沒裝進書包,就是那樣沒裝進書包,真是受夠你了!”從32樓到-1樓,整個電梯裏一直都是這位媽媽的咆哮聲,看着她面紅耳赤的吼着孩子,再看看低着頭連看一眼媽媽的勇氣都沒有的孩子,不禁讓我覺得這種壞情緒發泄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很不利。
有些家長總是説:“你以為我喜歡河東獅吼嗎?孩子要是聽話,誰願意傷肝傷肺的大動干戈?你以為我不想心平氣和嗎?關鍵是遇到這麼一個倒黴的孩子,我心力交瘁實在是沒轍呀!”
習慣性衝孩子咆哮, 不僅容易氣壞自己的身子,還容易讓孩子也變成脾氣暴躁的人,也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內向一生都伴着心理陰影。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進行怎樣的情緒宣泄,既不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傷害孩子的心理呢?
(1)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
舉個例子,孩子寫作業拖拉怎麼辦?大部分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一頓責備或者暴打,而這個時候家長最容易越説越氣,越氣越説,陷入死循環久久不能收手;孩子呢,又會對家長的人身攻擊或者家庭暴力表示萬般不滿意,要麼委屈的一言不發,要麼就倔強的跟家長硬碰硬。
如果面對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你做作業拖拖拉拉,讓媽媽看了心裏很難受。如果你能夠在三十分鐘內把作業工工整整的做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同樣的一件事,家長如果採取河東獅吼的方式,孩子不僅會心存叛逆還會對家長各種煩躁;而如果家長採取直接表達自己意願的方式,不僅會讓孩子有一種不盡快完成作業的負罪感,更會讓孩子知道完成作業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2)別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出氣筒
孩子,是一個比較弱小的羣體,似乎是可以被家長隨意欺負的對象。有的家長在夫妻關係不和睦的情況下,一想着對方的各種不是就氣得頭暈腦脹,這個時候自己可能打也打不過對方,媽也罵不贏對方,唯有隨便找個藉口對孩子劈頭蓋臉罵一頓,或者拳打腳踢教訓一番。
把孩子當做出氣筒,這是失敗家長的標配。明明孩子所犯下的錯誤根本不值一提,可在自己本身的壞情緒下,就無限誇張的覺得這個問題超級嚴重,如若不進行大肆教育孩子就會無法無天。
有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讓自己先冷靜冷靜,或者對着電腦、筆記本,把自己的不滿和委屈用文字的形式表露出來。只有家長學會了合理處理自己的壞情緒,孩子才能夠懂得如何處理自己不良的情緒。
(3)用傾聽、理解和寬容,代替指責、埋怨和打罵
孩子為什麼會越來越逆反?真的是孩子調皮搗蛋不知天高地厚嗎?其實,這一切不過都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對孩子的情緒沒有照顧好引起的。
比如:看見孩子打碎了一個玻璃杯,很多家長並不是第一時間關心孩子有沒有被劃傷,反而是站起身惡狠狠的罵孩子:“走路不長眼的東西,你不知道這個杯子是我才買的嗎!”如果孩子想辯解,剛剛張開嘴巴説了兩個字,家長就會極力阻攔:“你看看,自己給我杯子打碎了,不知道錯誤就算了,還要狡辯,信不信我抽死你!”
其實孩子打碎一個杯子很正常,可能是杯子太燙,也可能是地太滑,又可能是孩子不小心踢着了地上的東西把自己絆了一下,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學會傾聽、理解和寬容,比指責、埋怨和打罵更有教育意義。
壞情緒是會傳染的,如果家長長期喜歡把不良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孩子進入學校之後可能就會把不良情緒嫁接到其他同學身上。做父母很不易,需要我們在方方面面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如果想要孩子變成怎樣的人,那我們就首先得變成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