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兒時的時候肯定大多都吃過野果,要知道在七八十年代,水果可是難得的食物,但是野果就不一樣了,在農村野外大把大把的,故而野果成了那個年代農村娃及農民朋友比較喜愛的食物之一。
説起這野果,自每年開春之後就有了,如樹莓、地石榴、桑棗子等,不僅好看,更是好吃,不過農村野外的野果十分的多,並非每一種都能吃,有些野果是無法食用的,但是它們卻有別的價值,所以依舊受人們喜愛,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這麼一種奇特的野果,它被人們稱作“鬼見愁”,長得酷似龍眼,果肉能當肥皂用,種子能做手鍊。
很多朋友很好奇,是什麼野果這麼神奇,有這麼多作用還被稱作“鬼見愁”?其實這種野果在農村野外很常見,叫做“無患子”。
無患子是我國長江流域以南農村地區常見的一種樹,和果樹荔枝樹屬於同一大類,但而這完全不同,無患子的果實長得看起來酷似龍眼,在民間俗稱為木患子、油患子、黃金樹等。
那麼這無患子為何會被稱作“鬼見愁”呢?這其實和我國古代人們的一種習俗有關,舊時的人們會採摘無患子做成鏈子讓孩子們帶上,或者懸掛在門廳上,當時的人認為這無患子做成的鏈子能驅穢氣,避鬼神,獲得佛祖庇佑,保平安,所以將這種樹叫做“鬼見愁”。
其實這種習俗和人們在端午節採摘艾葉,置於門窗前除穢氣的習俗差不多,這些習俗都是古時人們的迷信看法,在如今社會當中,這些帶有封建迷信的習俗已經被擯棄,但是這無患子依舊受到老一輩農民朋友的喜愛,這是為啥呢?
在民間,無患子又被稱作“洗手果”、“肥皂果”,它可以作為天然肥皂來使用。無患子的果肉裏含有豐富的皂素,去污能力十分的強,再加上它本身是弱酸性,對人體皮膚沒有傷害,可以用來洗衣服、洗手、洗臉、洗碗等,故而深受農民朋友的喜愛。
其實關於無患子能做肥皂使用古來有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記載:“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麪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
在農村裏能作為肥皂使用的野果有好幾種,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無患子和皂莢了,不過要拿無患子和皂莢來比較的話,無患子更勝一籌,故而在我國的農村地區,無患子作為肥皂使用到現在依舊很流行。
甚至還有很多農民朋友專門採摘無患子,來製成無患子肥皂、無患子洗面奶出售,其價格還便宜呢,一般在好幾十一個或一瓶。
而無患子除了果肉能用於制肥皂之外,其果實裏的種子質地堅硬、不容易破損,還可以用做手串,並且有相關資料記載,無患子的果實本身還是中藥材,具有清熱、殺蟲之效,在夏季的時候佩戴用無患子種子做成的手串,還能起到驅蚊的作用。
可以説無患子這種野果雖然不能吃,但是價值卻不小。各位朋友,你們用無患子做過肥皂嗎?歡迎留言説説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