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將近40℃的高温,杭州的伏天就是這麼不友好。
36歲的李謙已經在浙大兒院濱江院區外逗留了15分鐘,依然沒有車位。為了不耽誤看門診,老婆和丈母孃領着8歲的兒子匆匆忙忙進了醫院,留他一人等位。
一家四口,從麗水一路北上來到杭州,就是為了解決兒子腺樣體肥大的問題。
前段時間的“熱搜”效應,讓李謙夫妻倆特別緊張。兒子有張着嘴巴呼吸的習慣,一直沒當回事。這次正好趁着放假,夫妻倆特意請了假趕到杭州來看毛病。
隨着暑假的到來,不少和李謙一樣的外地家長帶娃來杭就醫。與此同時,杭州當地的兒童也選擇暑期到醫院看看不那麼緊急的毛病,比如近視、齲齒、發育遲緩等。
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的兒科,就和這天氣一樣火爆。
在浙大兒院互聯網醫學中心,智慧大屏不停滾動着。掛號人數噌噌上漲,就快破萬,掛號前十名的科室中,耳鼻喉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眼科、皮膚科等都榜上有名。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兒童健康,範圍越來越廣,劃分越來越細。
“事實上,近幾年,兒童疾病譜也悄悄發生着變化。隨着產前篩查、產前診斷的普及,新生兒出生缺陷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像有呼吸道疾病、生長髮育等問題的患兒越來越多,家長也是越來越重視。”浙大兒院門診辦公室主任、大內科主任兼呼吸內科副主任王穎碩説。
近日,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特意走進了幾家醫院。
呼吸道疾病長期保持高位
過敏的孩子明顯變多了
新冠感染、甲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們就要遭受一波病菌的侵襲,一輪輪交戰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孩子敏感脆弱的呼吸道。
王穎碩主任介紹,近兩年醫院的門診接診人次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穩居前三甲。
其中,前兩者屬於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基於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且孩子的抵抗力本身就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呼吸道感染在兒童各類疾病的發病中長期處於高位。而以過敏性鼻炎為代表的過敏性疾病,則是在近年來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入人們的視野。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感受,似乎自己小時候身邊並沒有這麼多容易過敏的小夥伴,可為什麼現在的過敏寶寶有這麼多?
王穎碩主任介紹,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社會發展水平越高,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越高,這是共同的規律。“在學界有一種‘衞生假説’,是説在兒童早期接觸到的細菌感染減少以後,會對人體的免疫調節產生影響。越潔淨的環境,越容易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向過敏這個方向去偏移,日後發展成過敏性疾病的機會就越大。這是造成過敏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的最主要原因。”
內分泌科門診患兒翻倍增長
八成聚焦肥胖、矮小、性早熟
進入暑假後,浙大兒院內分泌科門診量迎來爆發式增長。候診區裏熙熙攘攘,放眼望去,小胖墩兒佔了“半壁江山”。
“湖濱、濱江兩個院區,平時是4個醫生出門診,暑假期間我們安排了十二名醫生,每天的門診量都有六七百個病人。” 浙大兒院內分泌科主任董關萍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大部分都是來看生長髮育方面的問題,比如性發育、肥胖和矮小,加起來佔了約八成。還有一些特殊的,像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者一些鈣磷代謝的問題。”
在董關萍主任看來,生長髮育門診熱的背後,一面是現代生活方式所致的肥胖、性早熟患病率的上升,另一面是“身高焦慮”的家長。
國家衞生健康委2020年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兒童已達10%。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兒童肥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與之相伴的兒童性早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其中,多吃、少動、睡眠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主要原因。”董關萍主任説道。
“生長髮育遲緩、矮小的發病率雖然沒有顯著上升趨勢,但家長對於孩子身高的關注度提高了,其中也不乏過度焦慮的家長。”董關萍主任表示,來看身高問題的孩子中,只有約1/3是病理性的,需要臨牀治療。大多數孩子都是生理性的,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還有10%~20%可能只是比同齡孩子稍微矮了些,但其實都處於正常範圍內,不需要干預。“所以,家長真的不用過度焦慮。”董關萍主任説。
手術室燈火日夜不熄
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手術增多
讓人意外的是,耳鼻咽喉頭頸不僅門診量飄紅,手術量也位居全院外科手術中的榜首,且增長速度飛快。
其中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佔據首位。根據2022年浙大兒院住院人次數據統計,大約每十台手術中,就有一台與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有關。
晚上八點多,浙大兒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付勇主任醫師剛剛下了一台手術。稍作調整,後面還有一台手術做着準備。
對於他而言,加班加點出門診,日夜兼程上手術,已成了一種常態。
付勇主任介紹,“門診中,因為扁桃體、腺樣體肥大來就診的打呼、口呼吸或者是鼻竇炎、中耳炎的患兒佔了近半數。另外,僅六月份一個月,我們就做了490餘台手術,其中扁桃體、腺樣體手術佔到60%~70%,進入暑假後就更加忙碌。”
近年來,隨着醫院規模、人員的擴張,浙大兒院耳鼻咽喉頭頸科門診、手術量持續增長,但常常還是會出現“一號難求”的景象。為啥會有這麼多孩子來看耳鼻咽喉頭頸科?
付勇主任醫師介紹,這主要與家長對於孩子口呼吸、睡眠問題關注度的提高有關。“過去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睡覺打呼可能不在意,現在家長的健康意識普遍提高了,很多家長過來,擔心小孩口呼吸會變成腺樣體面容,或者睡不好影響生長髮育,所以更加傾向於積極治療了。”
“除了家長更加重視外,腺樣體肥大和過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的相關性。過敏性鼻炎發病率的上升,可能也是導致腺樣體肥大患兒增加的原因。”王穎碩主任進一步補充道。
過敏、抽動症、發育遲緩
成為了中醫兒科常見新病種
浙江中醫藥潮鳴智庫首批成員專家、浙江省國醫名師、中醫兒科專家俞景茂,在兒科領域深耕了60年,堅持每週坐門診,就是要和病患面對面接觸。對於兒童疾病的變化和發展,他深有體會。
多年前,來看中醫兒科門診,“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是排在最前面的。”俞老説,“家長擔心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所以帶着毛毛頭來看,希望用中藥來治病。”
他就碰到過一個2歲的寶寶,查出來對雞蛋和牛奶過敏,只要吃進去,就會出現嘔吐和腹瀉。這兩樣可是這個年齡段寶寶的主要食物,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這可怎麼辦?孩子不能不吃。家長便帶着孩子來看中醫。俞老開出方子,幫助調理孩子的脾胃。“中醫的湯藥不會那麼立竿見影,但是會讓人的腸胃耐受並且增加吸收,逐步去適應食物。”俞老説,基礎方子是五味異功散,再根據每個寶寶體質不同做加減法。
如今,每週一次的坐診,俞老發現,來看神經系統方面疾病的患兒多了起來。“以前差不多排在第五第六的位置,現在一下子上升到了第三位。”
疾病以多動、抽動障礙為主。中醫認為,多動症的發生與肝氣鬱結、脾虛失運、腎精虧虛、心神不寧等有關。因此,治療多動症應在調整體質、平衡陰陽、通暢經絡、安定心神等方面入手。“通過行針手法和湯藥,雙管齊下,是有效果的。”俞老説。針對小伢兒服藥苦難的問題,中醫專家選用小兒可接受的藥材,減少苦味。
正逢暑期,來中醫尋求生長髮育幫助的家長也增多了。“現在孩子的成長並不止步於‘吃飽穿暖’了,對於外在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了。以前就不會有那麼多要求,現在希望孩子長得高,生得俊,花樣毛多嘞。”説起來,老專家也是一臉無奈。
雖然有先天因素的限制,但是中醫並不是不能“稍作修飾”。“很多孩子長‘不好’是因為病了,厭食、熬夜、鍛鍊少,有這些毛病會長得好嗎?所以還是要從內裏調整。”俞老也不忘提醒家長,健康美才是真的美。
來源:潮新聞 記者 隋雪 楊茜 通訊員 祝姚玲 王玥雲 施總穎 陳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