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在錢塘江上捕漁30多年,28日是禁漁前的最後一天捕撈,早晨5點的出船捕魚,7點不到的樣子,在九堡1號壩南面一網撈到個東西。”老王説,這東西挺大的,顏色是灰色的,看起來油光發亮的,“剛開始,我以為是個玩具,本來想扔掉的。”湊近仔細檢查,發現散發着一些臭味:“這東西嘴巴里好像塞了什麼東西,堵住了,尾巴上有很多‘花’,應該是寄生蟲,這好像不是玩具,是江豚!”隨後,死亡江豚被送往浙江大學解剖,主刀醫生是動科院的卲慶均教授。專家們經過一下午的解剖發現,在江豚喉嚨裏發現一條汪刺魚,剛好卡在了這條江豚的喉嚨裏,而且解剖發現江豚的胃部和腸道里也沒有食物。科研人員初步推測,江豚最大可能的死亡原因是被汪刺魚卡住了喉嚨,導致呼吸受阻和無法進食,招致最終的死亡。來源——《錢江晚報》
看到這裏不禁有個疑惑,汪刺魚為小型魚類?這麼小的魚類竟然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刺殺”了?其實對於汪刺魚,釣魚人最有發言權,因為這種魚十分貪食,經常能夠釣獲,並且十有八九的釣友被它的“毒刺”刺傷,滋味只有被刺過的人知道!
汪刺魚學名黃顙魚又叫黃辣丁,黃姑子,黃沙古,黃角丁,刺黃股,昂刺魚,昂公等。是鱨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2007年12月12日,汪刺魚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第一批)》。為經濟型魚類,野外生存狀態無危。
喜歡棲息於緩流、多水草的淺水區和入湖河流處,為低棲魚類,在腐殖質或者淤泥比較多的水底較多,因為這些地方食物多。汪刺魚為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成魚則以昆蟲及、小魚蝦、螺蚌等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汪刺魚的分佈很廣,在國外分佈於老撾、越南、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在我國分佈於珠江、閩江、湘江、長江、黃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龍江等水系。為小型魚類,一般體重1-3兩,但也能形成1斤以上的巨大個體。
那麼汪刺魚到底有什麼能耐,能夠“刺殺”重達百斤以上的江豚?其實不僅是江豚,只要是肉食性魚類,以及捕魚為生的水鳥,都有被它刺殺的可能!不要看它身體笨重,遊動速度很慢,其實它的身體就是它最好的武器。
怪異的身體構造讓捕食者無法吞下
汪刺魚的身體構造呈現三角形很怪異,但正是它怪異的身體構造,讓它免受捕食者的攻擊。具體表現為,身體兩側有兩根尖刺,脊背上有一根尖刺。汪刺魚遊動速度很慢,不善於游泳,但是水域內又充滿危險,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其他肉食性魚類吞食,在受驚的時候這3根尖刺呈現打開狀態,這就是它的防禦武器。
汪刺魚雖然個體小,但是尖刺的寬度很大,大家在菜市場購買汪刺魚的時候都能發現,一般2-3兩的汪刺魚,身體2側的尖刺展開後寬度超過5釐米,這個寬度讓它們很難被其他魚類吞食。即使被吞食,最後的下場也是兩敗俱傷。
光頭釣魚中,曾經在河邊看到一條黑魚吞食昂刺魚後死亡,也是昂刺魚的尖刺卡在黑魚的嘴內,造成黑魚無法進食。而這條江豚,吞食昂刺魚被魚刺“刺死”並不罕見。
特殊的身體構造,不僅讓它避免水域內捕食者的攻擊,也讓它成功躲過水鳥的攻擊。比如白鷺、夜鷺等一些常見的水鳥,這些鳥類的嘴雖然很長,但是寬度根本達不到吞食汪刺魚的條件,即使強行吞下小汪刺魚,最後的下場也是卡在喉嚨內無法吞嚥。
尖刺有輕微毒性
汪刺魚的尖刺不僅十分鋒利,並且有輕微毒性,背鰭棘和胸鰭棘的外包皮膜內有毒腺組織,人體被刺傷後出現劇痛、出血,局部紅腫,由於人們體質不一樣,個別人被汪刺魚刺傷後會引起皮膚過敏甚至是低熱發燒。
汪刺魚的毒性釣魚人深有體會,釣獲汪刺魚後,在取鈎的過程中,由於它劇烈掙扎,很容易被它的三角刺扎破皮膚,甚至刺入皮膚內,從而引起中毒,表現為劇烈疼痛,傷口處出現紅腫出血等症狀,一般幾分鐘後自行緩解。有經驗的釣友,釣獲汪刺魚後,一般會用毛巾包裹,然後在取出魚鈎。
在菜市場購買的汪刺魚,清洗的過程中也會被它鋒利的尖刺刺破皮膚,從而引起中毒,所以即使清洗汪刺魚,也要防止不小心被它的尖刺刺傷。如果自己宰殺汪刺魚,最好先把它的3個毒刺用剪刀祛除,防止被刺傷。
被汪刺魚刺傷後,如果刺傷的傷口較淺,可以在家用消毒藥水進行消毒處理,沒有消毒藥水的話,也可以用白酒代替。如果傷口很深,超過1釐米,最好去醫院就醫,防止傷口感染。
最後:任何魚類都是經過千百年的進化而來,在我們看來毫無用處的器官,甚至怪異的身體構造,其實都有存在的價值。汪刺魚利用自己怪異的身體構造,讓捕食者無法吞下,即使有些大型捕食者能夠吞下,又要面臨被毒刺刺入,無法下嚥的尷尬局面。不得不説,這是它們在進化路上成功的一種表現。
而這次江豚被昂刺魚“刺殺”,是一個悲劇,因為江豚的繁殖速度很慢,這頭又是雌性,更讓它們的種羣雪上加霜!而在2月5日最新修訂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江豚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見保護江豚的工作任到重遠!但願這些小精靈能夠恢復種羣,但願它們能夠自由自在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