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百病生”!做好這3點,還給寶寶好脾胃
帶娃後,你有沒有這種體驗,似乎寶寶任何疾病都與脾胃虛有關。
孩子消化不良,脾胃虛
口中異味,脾胃虛
不愛吃飯,脾胃虛
面色發黃,脾胃虛
不長個子,脾胃虛
······
只要有解釋不清楚的健康問題,這句“脾胃虛”可謂百試不爽,萬金油啊。有的家長有懷疑,也有深信不疑者。
而脾胃虛弱話題,很多家長都雲裏霧裏,又的確每天掛在嘴邊。生病看醫生時,經常被告知寶寶脾胃虛弱。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句話是否在理,如何給寶寶養一副好脾胃。
為什麼説脾胃不好百病生!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功能,也就是所謂的“脾氣”,脾胃好不好,其實就是“脾氣”決定的。
脾氣足,就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我們吃下去的食物。脾與其他臟腑關係密切,脾胃差很容易影響其他臟腑,所以有“脾胃一傷,四髒皆無生氣”的説法。可見,寶寶的身體好壞,首先還得脾胃説了算。脾胃在我們的身體相當於一個宰相的地位,一旦“宰相”出了事情,那麼,“朝野“必亂!
如果有以下表現,可能是脾胃不好了,
脾胃出了毛病,症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
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
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
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寶寶有這幾種情況,就該懷疑脾胃是不是出了問題,需儘快重視起來。
1、臉色發黃
寶寶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調理,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2、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無血色、乾燥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説,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
一般來説,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説,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脱皮、無血色,就説明脾胃不好。
4、睡覺時會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嚥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裏,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寶寶3個月後愛流口水,與唾液腺變得更發達,口腔內徑還較短及吞嚥能力還比較弱有關,會持續到6、7個月,這是屬於生理現象與脾胃無關,但一般睡覺時不會流。如果睡覺流口水或忽然白天也流口水,就需注意了。
5、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怎麼才能為寶寶養出好脾胃?
1、寶寶脾胃養護:不過度餵養
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粉餵養,都要保證寶寶每日和單次食量合適,少了多了都不好。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會傷及寶寶脾胃。以下為每日奶量,可作參考。
出生前2天:每次15-30ml,次數不規律,一般7、8次/日,可醒來就喂。
出生後3-7天:每次30-60ml,次數規律,一般7、8次/日。
8天-3個月:每次60-120ml,2個月後逐漸變得規律,5、6次/日。
4個月-6個月:每次150-180ml,5、6次/日。
6個月-12個月:每次180-200ml,5、6次/日,並開始加輔食。
2、寶寶脾胃養護:選好輔食是關鍵
隨着寶寶的成長,4-6個月之後,母乳中的營養元素已無法滿足寶寶不斷增長的需求,及時添加輔食可補充寶寶的營養所需,而4-6個月時為最佳的輔食引入期。
首次添加輔食,一定要先考慮好消化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從細到粗、從稀到稠添加:可以先從好消化的米湯過渡到高鐵米粉,這個過渡只需一週,然後再開始添加蔬菜泥、肉泥,7個月後可以吃肉鬆、碎菜,9-12月將食物逐漸變成小顆粒和塊狀的。
從一種到多種:新的輔食一種種添加,寶寶更容易接受,然後再增加輔食的種類,進一步鍛鍊寶寶咀嚼和消化能力。
3、寶寶脾胃養護:重視病後調理
如果寶寶出現文章前面提到的脾胃虛弱現象,需及時改變不正確的護理和餵養方法,給脾胃減輕負擔。可以看醫生及時治療或食療調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