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孝道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對父母盡孝,對祖國盡忠,一直是廣受人們歌頌的美好品質。
古代有很多大孝子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流傳至今,然而現代家庭孩子少,大部分家長都比較溺愛孩子,在不經意間忽視對孝道傳承。
當家裏出現不孝順的孩子時,首先應該想到是家長的孝道是否缺失。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家長深愛的孩子,如果孩子也能非常貼心,知道心疼、孝順長輩無疑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然而現在家庭中獨生子女比較多,家中往往是一個孩子身邊圍着幾個大人,他們很難自己主動形成孝順的觀念。
如果沒人正確引導,很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的性格,期待長大後再來孝順是不可能的。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在孩子小時候就正確培養他們孝道的意識呢?
古往今來,中國關於孝道的故事比比皆是,讓人們感慨的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都是家長可以用來教育孩子的很好的素材。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孩子孝道的思想,不僅讓他們有聽下去的興趣,還可以加深印象,逐漸形成固定的意識。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但是也不要時刻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強勢。
在平時的生活點滴中,適當地在孩子面前示弱,不僅可以讓孩子有自己被需要的滿足感,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從而更加心疼父母。
比如下班回到家,可以跟孩子説,媽媽上一班很累,想讓孩子給媽媽倒一杯水,或者讓孩子揉一揉肩等。
同時,不要吝嗇對孩子表達愛意,父母要記得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他,只有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才會更容易愛父母、孝順父母。
平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孝順老人,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樣用實際行動來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潛移默化之中孩子自然就形成了孝順的意識。
一個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思想水平往往就越高,那麼好的品質也會具備。
家長多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開闊眼界、提高素質,變得知書達理。
然後更加深入地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良苦用心,從而對父母產生感激之情。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單純無暇,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豐富多彩,就必須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正確地指引。
孝道需要培養和引導,而不是強迫或責怪,讓孩子打心底疼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想要擁有一個孝順貼心的孩子,家長不妨就從以上四點上多花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