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現階段的主要任務,自然是認真專注的上好每節課。就算成績不是很優秀,但只要足夠認真和努力,都不算浪費時間和青春。可是偏偏,有很多年紀輕輕的孩子,他們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甚至不想上學。
數據統計,厭學情緒逐漸低齡化,很多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他們也會把“不想上學”掛在嘴邊。對於孩子的心理情緒,家長真的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他們為何會如此抗拒上學。在家長看來,上學是最輕鬆最舒服的階段,不用為生活瑣事奔波操心,衣食住行都有父母為其安排。
因此,父母在説教孩子時,經常會搬出長篇大論,試圖“曉之以情”。可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勸説,孩子厭學的心理都沒有好轉,反而比之前更嚴重。一旦產生厭學的情緒後,孩子對學習就會特別反感,上課的時間如同“坐牢”一般難熬。
課堂上無法認真的聽講,經常處於思想神遊的狀態;課後的作業也無法按時完成,每天都是各種找藉口,拖拉磨蹭不願提筆。不管是思想還是行為,孩子對學習的牴觸心理特別明顯。家長將這一切歸結於孩子不自覺,不懂事,不聽話上,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何會產生厭學情緒。
研究發現:
每種情緒的產生,都離不開外部原因的推動,而父母就是最大的“元兇”。除了老師之外,父母就是跟孩子接觸最親密的人,很多情緒也是在這裏產生的。
常説這些話的父母,他們易養出厭學情緒的孩子
1、孩子,若是你不好好讀書,這輩子都不會有大出息
不知何時起,好好讀書成了孩子的任務,只要看到街邊的清潔工,飯店的服務員,父母就會嚴厲的教育他們。在長輩心中,好像只有學習才是唯一出路,將來才能有體面的工作,生活才不會那麼辛苦和勞累。
經常告誡孩子:“不好好讀書,這輩子就完了”。這樣的話説多了,孩子對未來就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原本學習不太好的孩子,他們變會覺得無所謂,典型的“破罐子破摔”心理。
2、孩子,你只需要好好讀書就行
有多少父母,他們為了讓孩子毫無後顧之憂的學習,不畏艱難的承擔了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在這些父母看來,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至於其他的事情,完全不需要他們操心。看似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學習,實則正在摧毀他們的其他能力。
換句話説,除了學習,這些被父母安排和包辦的孩子,他們還會什麼呢?記得之前有看過一則信息:成績優異的男孩考入重點大學,但生活無法自理,還需要媽媽照顧,於是被學校勸退。可見,光有成績是不夠的,孩子還得具備生活能力才行。尤其是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中,基本的抗壓、抗挫能力都得有。
3、孩子,説了多少遍你都不會,怎麼這麼笨呢?
沒有生來就討厭學習的孩子,只是父母后來的教育,讓他們對學習徹底喪失了信心。尤其是那些經常説孩子笨,甚至不斷嘲諷和責罵,相信多少積極性都會被消磨光。
説真的,若是連父母都覺得孩子笨,那還有誰會覺得他聰明呢?很多時候,孩子的勇氣和動力都源於父母,他想要在家人這裏得到鼓勵,想要被肯定。真的應了那句“不學習時父慈子孝,學習時雞飛狗跳”,孩子如何有信心去學習呢?
可見,孩子的厭學情緒,真的是父母“逼”出來的。不否認,學習是最便捷的一條出路,但是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同。在學霸眼中,可能這些題目都是小兒科,輕輕鬆鬆便能考出高分;但是在學習一般的孩子看來,這些題目實在太難,所以説父母不要總是給孩子壓力。
原則上來説,越是被鼓勵和誇讚的孩子,越是能夠攻克學習上的難題,因為他們內心足夠的自信和堅強。就算是在學習上遇到難題,自信的孩子也不會輕言放棄,反而會尋找解決辦法,要麼求助學習好的同學,要麼求助老師。總之,這些難題都要將它們攻克。
總結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較為枯燥的事情,作為父母,請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輕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沒有壓力和煩惱的情況下學習。據説,每個學霸的身後,都站着不操心的父母,因為學霸的自制力和興趣足夠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