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健康科普 | 兒醫話方藥:火鬱發之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健康

【來源:紅網】

“醫生,我崽吃了退燒藥都好久了,怎麼還是這麼燒,一點汗都不出?還有沒有別的什麼辦法?孩子會不會燒壞了呀!”在兒科,總有家長焦急地詢問。孩子發熱久久不退,孩子遭罪家長糟心。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兒科,對於發熱持續不退的患兒,常常採用刺絡放血療法,大大減輕患兒的不適感。

這期的兒醫話方藥便圍繞火鬱發之展開。

小兒為純陽之體,感受外邪後易於化熱,常出現發熱甚至高熱持續不退、口渴、眼屎分泌多、小便黃等火鬱證候。清代温病大家葉天士在《外感温熱病篇》中提出:“大凡治法……在衞汗之可也”。“火鬱發之”出自於《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康熙字典》以《易經》中“發,越也”的認識為依據,對“發”作出“舒也,揚也”的解釋。那麼這裏的“發”不可單純地理解為發汗,更有發散、發泄、宣發之意。因此,在臨牀上對於外感發熱的患兒注重解表,以引邪氣宣泄外出而發揮清熱瀉火的功效——這便是火鬱發之。

在臨牀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很多患兒服用退熱藥後並沒有達到期望的效果,這時候就可以發揮中醫藥簡驗便廉的特點,科室以汗血同源的理論依據,根據火鬱發之的基本原理採取局部穴位刺絡放血法幫助患兒退熱。患兒在刺絡放血的過程中由於血液的排出及肌膚腠理的開放,汗出較前明顯增多。待醫護人員操作完成後半小時左右複測患兒體温,可下降0.5℃-1℃。還有部分家屬反饋經刺絡放血後,患兒的熱峯及病程均較前有明顯改善,患兒的不適感也明顯減輕。

刺絡放血療法依據火鬱發之的原則,患兒雖然會有短暫的疼痛感,但從改善臨牀症狀及縮短病程來看還是獲益的。除了刺絡放血外,科室的中藥足浴也是依據火鬱發之的原則,幫助患兒發汗退熱。

(提示:刺絡放血療法、中藥足浴療法需經醫師辨證後操作,家長們切不可自行操作。)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